传统音乐·琵琶艺术(浦东派)

传统音乐·琵琶艺术(浦东派)

林嘉庆

林嘉庆(1956.7—),浦东新区康桥人。中国歌剧舞剧院琵琶首席,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琵琶协会副秘书长,文化部老艺术家艺术团弹拨声部长。200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传统音乐·琵琶艺术(浦东派)》代表性传承人。

浦东派琵琶艺术诞生于清朝乾隆年间,由浦东南汇人鞠士林所创闻名于沪的“鞠琵琶”发展而成。浦东派琵琶艺术的诞生,使琵琶艺术进入到文化知识阶段。浦东派琵琶艺术历史上流传有三本琵琶谱:创始人的开创之作《鞠士林琵琶谱》;第三代的巅峰之作《陈子敬琵琶谱》;第五代的成熟之作《养正轩琵琶谱》。浦东派琵琶艺术的历史上,有三个辉煌:一是鼻祖鞠士林“弹开浒墅关”;二是第三代传人陈子敬被清廷封三品官戴,赐“天下第一琵琶”;三是第六代传人林石城首任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教师。

到现在,浦东派琵琶艺术已有七代。浦东派琵琶艺术是饱含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并具有中医特质的琵琶艺术。

浦东派琵琶艺术有三大要素:一是左手十宣穴部位按弦;二是右手四缝穴前端弹弦;三是琴执左腿上。三大要素既是浦东派的基本特征,也是浦东派的内核。浦东派琵琶艺术与传统文化有广泛的联系,特别是与传统哲学、中医文化、饮食文化、书画文化、弓箭文化、武术文化、大钟文化、喜庆文化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浦东派琵琶艺术与传统文化丝丝相连,环环相扣,浦东派琵琶艺术是国学艺术层面的组成部分。

林嘉庆出身于上海的音乐世家,自幼随父林石城学习琵琶技艺。1975年至1978年在上海乐团担任琵琶演奏员。1979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教育家、琵琶大师卫仲乐教授、孙裕德教授学习汪派琵琶。上海音乐学院毕业进入中国歌剧舞剧院后,更注重浦东派琵琶艺术的研习。在父亲半个世纪言传身教和自己的刻苦钻研下,林嘉庆深得浦东派琵琶艺术的秘传和精髓。30多年来,他在上海、北京等地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和各类演出共数千场;并成为唯一负有国家一级接待任务的琵琶艺术家,担任外国元首来访时的演出任务。这两年他出访演出,获加拿大总理的贺词、美国荣誉市民等荣誉。

作为浦东派琵琶艺术的第七代传人,林嘉庆收藏浦东派传谱有《鞠士林琵琶谱·抄本》《陈子敬琵琶谱·抄本》《沈浩初养正轩琵琶谱手稿》及林石城大量手稿,还有“天下第一琵琶陈子敬琵琶”“吴梦飞响遏行琵琶”和“高山流水琵琶”及林石城生前用琴。他编辑、发表和出版了各类浦东派琵琶艺术的学术论文、专著和教材。他还协助其父林石城录制出版了多套琵琶教学光碟,整理编写了几十万字的浦东派琵琶艺术教材。10年前用浦东派琵琶的《十面埋伏》为国家录制了“5·1”蓝光光盘标样,现在是音响领域的国家标准。

林嘉庆遵从父亲的遗愿在家乡浦东积极开展传授推广琵琶艺术。自2008年开办琵琶传习班以来,已培养学员300余名,并活跃在浦东大大小小的舞台上,为家乡观众展示浦东派琵琶艺术的风采。特别是组织探讨从文化上深度揭示浦东派琵琶艺术的真谛,为浦东派琵琶艺术的明确化做了有益的工作,使浦东派琵琶艺术有清晰的内涵,鲜明的特色,深厚的理论,丰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