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灯谜
朱映德
朱映德(1933.1—),浦东新区花木人。馆员,浦东文化馆干部。1978年春,负责创建浦东灯谜小组,开辟灯谜室。1981年9月浦东灯谜协会成立后,任秘书长、常务理事兼活动办公室主任,退休后现为顾问。2012年被命名为浦东新区级非遗项目《民间文学·浦东灯谜》代表性传承人。
灯谜是富有中华民族风格的特殊的民间文学形式,它曲折有致,寓意奥妙,既是一项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更是传承与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浦东文化馆从1978年开展灯谜活动以来,朱映德具体负责此项工作。除编印灯谜资料外,还经常举办灯谜讲座、学习班,赴工厂、学校等单位举行多种形式的灯谜娱乐讲解活动,既提高广大群众对灯谜的认识,也增加他们猜射兴趣。2015年12月为浦东新区花木、梅园、潍坊等街道文化中心的灯谜爱好者培训,举办“灯谜讲座”6讲(朱映德主讲一讲),共20多人参加。近几年来,每逢元宵佳节,多次为浦东新区潍坊、金海、洋泾、花木等街道文化中心,提供新的与时俱进的谜作,既满足了他们的节日娱乐活动的需求,又得到传承发扬灯谜的机会。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浦东谜协逐渐走向全国,先后举办全国和地区邀请赛十多次,通过相互交流取经,丰富创作谜法,增进友谊,开宽眼界,为灯谜传承工作,增添力量。
朱映德历年来创作的灯谜数以千计,谜作长期发表在《中华谜艺》《文虎摘锦》《中华灯谜年鉴》上,还经常被《新民晚报》《中华灯谜》《智力》《庐阳商灯》《灯谜入门》《中华灯谜鉴赏》《新时期灯谜佳作集》等报刊和书籍选载。
为配合各阶段时事形势,浦东灯谜协会在举办专题灯谜活动之后都编专辑,如《虎社百期》《百家谜会》《浦东风采》《红楼谜会专辑》《金融灯谜》《谜海博览》《濠境归航》《谜苑揽胜》《虎社览踪》等,朱映德均担任编委并有其谜作。1991年在前辈吴仁泰老师大力帮助和具体指导下,他为《中华谜语丛书》编写了《红楼梦故事灯谜》(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又为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功能区域管委会编写学习型陆家嘴系列教材丛书《灯谜常识》一书等;壬申上元获漳州灯谜艺术馆落成典礼优秀论文奖,为传承灯谜知识作出贡献。
浦东灯谜
桑永榜
桑永榜(1943.10—),上海市浦东人。现任中华灯谜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浦东灯谜研究会会员,花木街道灯谜社指导老师。2012年被命名为浦东新区级非遗项目《民间文学·浦东灯谜》代表性传承人。
猜灯谜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文化活动,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花木街道为了继承这个传统,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根据地区的特色自2007年组建成立了花木街道灯谜兴趣小组,将社区内猜谜爱好者集中起来,系统学习灯谜的基础知识和解谜技巧,并定期组织开展灯谜活动,让更多普通百姓参与到这一传统民俗文化中来。在这其中,桑永榜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桑永榜在20世纪50年代在读小学时,就在老师的启蒙下开始对灯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60年代参军后,因是第一批“文化兵”,被选为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负责文宣工作,常出黑板报、墙报、画壁画,也经常为战友出些谜语助兴。70年代下放工厂任单位工会文体干部时,也经常与“灯谜”打些交道,偶尔也创作几则灯谜与好友自娱。80年代落实政策,回沪后,由于工作单位离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较近,也常去那里及豫园猜谜。
21世纪初退休后,桑永榜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了深爱了几十年的灯谜研究上。在谜界高人胡安义老师的指点下,刻苦研读了不少专业书籍,如申立峰、刘二安、卢志文、方炳良、高鸿泰、翟鸿起、聂玉文、江更生等名家的专著,并创作了一些灯谜,发表在《灯影》、《鹿衔草》等灯谜刊物上。2007年,桑永榜开始担任花木灯谜组组长,并给组员进行辅导。
在花木街道的大力扶持和桑永榜的不懈努力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壮大,花木的灯谜社团和灯谜活动蒸蒸日上,每周定期的灯谜社交流活动,每月一次的“浦东灯谜进校园”的专题传承辅导课程,每年多次的灯谜猜猜乐主题活动,不但得到老百姓的欢迎和喜爱,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更在浦东地区获得了相当高的知名度。2014年,花木街道举办了第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浦东花木杯”海内外灯谜创作大赛,吸引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省)以及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400位作者的热情参与,将花木灯谜的知名度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浦东灯谜
胡安义
胡安义(1944.5—),笔名冷园生,上海市普陀区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职工灯谜协会顾问,浦东灯谜研究会名誉会长。2012年被命名为浦东新区级非遗项目《民间文学·浦东灯谜》代表性传承人。
灯谜又称文虎,起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是我国汉族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艺术。灯谜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唐宋,创新于明清。民国时期灯谜形成南宗北派,新中国成立以后灯谜活动蓬勃发展。据《灯谜大典》记载,浦东历史上有名的谜家一是南汇人黄品三(名鑫),清光绪年间豫园“玉泉轩谜社”成员;二是浦东召楼人奚燕子(石囊),早年“南社”成员,曾参加灯谜组织“萍社”、“大中虎社”。
浦东灯谜具有鲜明的上海地域特征,主要活跃在陆家嘴区域,早期以浦东文化馆为活动基地。胡安义青年时代醉心灯谜,从浩瀚的谜籍中吸取营养, 自学成才。1978年加入浦东文化馆灯谜组,1980年与谜友创建灯谜组织“虎社”,1981年浦东灯谜爱好者协会(后改名浦东灯谜研究会)成立被选为会长,主持协会工作并主编《浦东谜刊》,2012年至今任浦东灯谜研究会名誉会长。胡安义在任职期间,致力于中华灯谜的传播:组织专题灯谜研讨,设计谜事谜赛,通过电台电视台举办灯谜讲座,协助社区开展市民灯谜普及活动;先后被香港、上海杨浦区、上海港务局、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灯谜社团聘为顾问;参加过《中华谜语大辞典》《佳谜鉴赏辞典》《历代灯谜赏析》《实用灯谜大全》《当代名家谜选赏析》等大型谜著的编撰工作;主编出版《濠境归航》《金融灯谜》《谜海博览》《谜苑揽胜》等大型谜集。由胡安义主编的《浦东谜刊》出刊30期,曾连续七次获得“全国十佳谜刊”称号。1982年以来,在全国性谜会上多次获猜、制、文论奖,多次被省、市级以上大型谜会聘为评委,多次担任浦东举办的全国性谜会、创作大赛的评委主任。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的猜谜节目,1989年夺得央视春晚“谜语擂台赛”冠军。为浦东灯谜的发展争得了诸多荣誉。
40年来,胡安义立足浦东,辛勤耕耘谜坛。先后策划举办了“红楼谜会”、“开发浦东、振兴中华第一届广洋杯谜会”、“迎世博海内外灯谜创作大赛”等12次全国性大型谜会和谜赛。创作灯谜近万条,撰写谜文三十余篇,谜评赏析二百余篇。1994年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成立后,胡安义被选为一、二、三、四届副会长(副主任),兼任一、二届组联部部长。1997年获第四届沈志谦文虎奖(中华灯谜最高奖项)。为丰富与活跃浦东地区的群众文化生活,推进浦东灯谜的繁荣与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和建设文化自信,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胡安义的灯谜,以谜作的构思脱俗、注重文采、追求神韵而受到海内外谜家的称誉。一代灯谜宗师柯国臻赠诗曰:“声情绵邈意无穷,合节应弦曲亦工;此艺蕴藏雷秘趣,休将妙绪对冬烘。”《百年谜品》上评价他的谜,称其谓“能去芜杂,摒繁碎,布置取舍,繁简得法,吐词雅驯,洁净敦和;行势颇多徐趋而掀起,沛然而有馀,才气推演,妙心花发”。
作为非遗项目浦东灯谜的传承人,胡安义重视灯谜的继承与创新,着力浦东灯谜研究会的发展与新人的培养。围绕时事和民俗热点,每年在桂林公园,在浦东花木、洋泾、潍坊、陆家嘴、唐镇等社区积极开展灯谜知识普及与展猜。在传承浦东灯谜的同时,不断丰富市民的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