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魔术

海派魔术

张小冲

张小冲(1975—),海派魔术创始人张慧冲嫡外孙,张慧慧之子。现为上海杂技家协会理事,国际魔术师协会会员。2010年被命名为上海市级非遗项目《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海派魔术》代表性传承人。

海派魔术产生于20世纪初的上海,创始人张慧冲。当时张慧冲红极一时,其表演的海派魔术以巨型魔术为主,其表演场面宏大、道具精美、变化多端、神秘灵动,深受观众喜爱。

1951年,张慧冲重建魔术团,在上海龙门大剧场连续上演18个月,前后更换三期节目,每期巨型魔术节目多达一百套,场场客满,创下了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连演时间最长、观看人数最多的纪录。随后他率团远征,历经祖国华北、西北、中南、西南、华东各省,所到之处也是场场客满,1958年9月19日,张慧冲被周恩来总理请进中南海怀仁堂演出。经张慧冲所创作、移植、改革过的大型魔术节目,可以说集现代魔术之大成,为后人提供了完整的海派魔术蓝本。张慧冲晚年将他表演过的主要节目结集出版。

“文革”后海派魔术主要是由张慧冲之女张慧慧传承。张慧慧1979年2月调到了抚州文工团担任魔术演员。

张小冲自小在魔术世家的熏陶中长大,随母亲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2000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随后继承祖业,延续和保留了张慧冲先生的一些大型海派魔术节目,其中有《影遁》《钉板箱》《工、农、兵》《人体三分》《忽影忽现》《刀箱遁人》等,并把沉寂了40多年的《水晶球》这个海派魔术重现舞台,继承并发扬海派魔术。张小冲还根据外公张慧冲先生的传承,改进构思并再创作了许多大型魔术,其中原创节目《红》,在2003国际魔术大赛中获新人奖,是中国第一个以意境手法来表现海派魔术的大型节目,开创了海派魔术的新形式。其创演的大型情景魔术《红》《雪》《外公的羽毛笔》等,在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各大电视台相继播出。其著有《海派魔术》一书。

近年来,为更好地保护和推动海派魔术,张小冲悉心研究和挖掘海派魔术的精粹,吸纳国外现代魔术的技法,融入戏剧表演的风格,对传统节目进行改造和创新,取得了可喜成绩,得到好评和肯定。为支撑和保障海派魔术的传播和发展,南码头路街道专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并于2009年6月将《海派魔术》成功申报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努力推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南码头、面向大上海、走向全中国。街道还依托社区资源,于2009年起在南码头社区学校开设海派魔术班至今,由张小冲本人授课,挖掘魔术爱好者,培养魔术人才,让许多中小学生了解、认识海派魔术。张小冲经常为学校、社区、敬老院、部队进行表演,使更多的现代人了解海派魔术的魅力。2012年,张小冲被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传承海派魔术。2014年至今在上海临沂二村小学建立海派魔术社团,长年在学校培养海派魔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