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上海绒绣

传统美术·上海绒绣

唐明敏

唐明敏(1958.2—),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委员。2005年6月,被上海市经委授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2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称号;同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传统美术·上海绒绣》代表性传承人。

绒绣是西方的一种手工刺绣工艺,起源于16世纪。1840年后,由教堂修女将工艺传入上海。它是用色彩丰富的羊毛绒线(彩帷绒)手工绣制在特制的全棉网眼布上,由千万个颗粒“次第排列”、“彩点组合”以点集成画面。也有称“点子绣”、“斜针绣”或“毛线绣”,英语称“NEEDLEPOINT”或“TAPESTRY”。上海绒绣是把西方的美利奴羊毛线绣花同当地的手工刺绣融汇在一起,把原来简单的图案花色、 日用工艺品分流出绒绣艺术品,创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刺绣门类,尽显绒绣独特的艺术语言,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老一辈代表人物为杨鸿奎、高婉玉。

1972年,唐明敏进上海红星绒绣厂工业中学开始学艺,毕业后进上海红星绒绣厂艺术品小组,2002年至今被聘上海黎辉绒绣艺术有限公司。从事上海绒绣45年来,唐明敏全面掌握了从绒绣画稿处理、分色、配线、自行染色到造型绣制技艺的全过程:不论是国内外古典画派,还是近现代的流行画派;也不论是人物肖像、风景、动物、静物,还是具象、抽象等题材,她都能娴熟用绒绣表现出来。在创作过程中,唐明敏不断汲取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精华,追求西方“点彩法”线色的多样化,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充分发挥和运用绒绣工艺中的劈线、分股、拼线、复色等专业技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绣制的绒绣人像和风景画,将传统的绒绣艺术推向划时代的水平。

唐明敏是绒绣艺术绣制的领军人物,其绣制的国礼绒绣《邓小平与布什》得到布什总统和美国各大主流媒体报道和称颂,被美国总统老布什图书馆收藏;她用黑白灰素色精绣的《国母宋庆龄》肖像,很快被宋庆龄基金会收藏;为纪念陈云同志诞生110周年现收藏在陈云纪念馆的绒绣作品《陈云像》,被陈云夫人于若木和国家领导人和专家高度赞扬。尤其是《陈云像》,超常规大比例放大在绣制工艺和技能上的创新和突破,获得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书面嘉奖。绣制的《西部风情》获得了“首届上海工艺美术精品”、 2002年西湖博览会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银奖;《梅兰芳像》在2011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北京人民大会堂多处巨幅绒绣作品,难度大的部位或中间主视部位都由唐明敏作主绣,并领衔多名同志协作完工,在制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有香港厅《香港维多利亚海湾夜景》、安徽厅《黄山日出》、河南厅《巍巍嵩山垂古今》、国宴厅《万里长江图》、甘肃厅《嘉峪关》、吉林厅《长白山》、重庆厅《山城夜景》及外交部南楼多功能厅《清明上河图(局部)》等。

传承绒绣技艺,对年轻人进行传、帮、带,唐明敏先后授徒12人。曾走进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园公众参与馆、世博园宝钢大舞台“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区”展示、展演,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宣传、推广绒绣技艺;到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授课;在黎辉公司青年创业见习基地为大学生手把手传授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