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堂庙会
张开华
张开华(1968.10—),浦东新区三林人。今为上海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崇福道院(圣堂庙)住持,政协浦东新区六届委员,三林镇人大代表。2016年被命名为上海市级非遗项目《民俗·圣堂庙会》代表性传承人。
“圣堂庙会”又称“三月半场”,据《上海县志》载,始于明代嘉靖年间,一般在农历三月十五日前后举行。《三林乡志残稿》卷一:“场前货摊,南至杨家坟山屋,东至顾家宅场角,为上海东南乡香汛之最盛之处。”庙会商贩除了浦东本地人之外,还有从湖州、苏州、杭州等地远道而来的客商。庙会文艺表演颇多,有竹枝词道:“杂陈百戏逗孩童,马术惊心跃半空。” 1995年起,庙会中断。2001年,张开华着手主持道院全面工作后,就开始深入挖掘传统庙会历史内涵。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圣堂庙会”终于被列入浦东新区首批非遗名录。2008年4月,在三林镇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成功举办了“恢复性”的“首次”圣堂庙会,大型“行街表演”尝试性地把三林民俗文化和庙会有机地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魅力和文化风采。
三林历史悠久, 乡风民俗丰富。民谚:“三月半,上圣堂”是庙会历史的真实写照。2002年,张开华道长深入村落了解道院历史文化,注重采访三林高龄乡亲,查找有关三林庙会历史资料,召开区域民俗专家座谈会,共同探讨传统庙会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庙会期间,策划制作庙会文化宣传展板,举办道教书画展,邀请专家学者召开文化论坛,编写出版《崇福遗韵——三月半圣堂庙会》画册,系统全面地回顾庙会历史概貌,努力营造浓郁的现代都市民俗庙会的文化氛围。
庙会最初意义上是一种信徒集体崇拜和祭祀活动,是以“庙”为核心活动空间而发生的社会性聚会活动。历史上,圣堂庙会以圣堂为中心,南至三林老街,北到杨思老街,绵延三里路。随着当代社会发展,道院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有了根本转变,为了确保传统庙会得到保护性延续,张开华尽力争取三林镇党委支持,将恢复修建中的三林老街作为展示民俗文化的主会场,同时,把圣堂庙作为弘扬和传承传统宗教活动的分会场,从而使庙会活动空间得到有效保证、活动功能得到妥善处理、活动平台得到新的拓展。
传统庙会承载着的是当地自身本土的特色文化。“三月半”传统庙会再度恢复中,张开华探索性地紧扣“宗教与民俗”两大主题,以“展示古镇风貌,共享和谐文化”为目标,集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歌舞、饮食文化于一体,依托三林老街开发优势,集中展示三林地区的民俗文化特色和人文风情;依托道院传统信仰特色,举行撞钟祈福和消灾延生法会,阐演传统道教科仪,开展太极养生功、讲经说法等特色宗教活动,增添浓郁的宗教文化色彩;依托道院慈善基金平台,汇聚十方爱心,为三林慈善基金会捐助善款,为社区传递福音,为当代庙会活动注入新的内涵。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不断地重复做。一年一度的庙会历经百年演绎,饱经沧桑,魅力在民间,内涵在提升,民俗在传承。如今,“三月半”圣堂庙会已经被列入上海市第四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庙会活动提升为上海民俗文化节, 目前已经连续举办六届,汇聚了上海民俗文化特色,更好地推动三林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体现了宗教性、文化性、民俗性、时代性,被大家公认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海派民俗文化的品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