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书

锣鼓书

顾佳美

顾佳美(1963.12—),浦东新区新场人。曾任新场镇文化服务中心文艺干事、非遗专管员等职。2014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曲艺·锣鼓书》上海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1992年,南汇县文化馆排练大型锣鼓戏《唱不尽我们的感激情》代表市农委慰问市区各界,需挑选48位演员排练,因顾佳美曾有10多年群文艺龄,演出过10部大型沪剧而被选入节目组。从此,她爱上了锣鼓书。2008年,她正式拜师谈敬德,从老师的教诲中,深得锣鼓书是一种浑身艺术,它有唱功、白功、做功、击功、背后功“五功”,并有“说表全凭口齿清,官私各自要分清,语调高低和缓急,悲欢切莫一调音”等许多艺诀,在击功中还有一种“三响头锣鼓”的特技。

坚守自信,苦练硬功。顾佳美每排一个新节目,老师为她融入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艺技,然后,她以百听不如一练的毅力,攻下了一个个难点。为了唱好《百鸟图》中深情悲伤的《四季调》,她用心琢磨,每次练唱,让听者泪下;为了掌握《阿琦收徒》中的“暴头”,她在排练室中练与同事相聚的间隙时间练,一声声突如其来的“阿妈呀,啪冷荡……”使闻者惊呆;为了掌握五件组合的“三响头锣鼓”击技,她把鼓签装在包里当作小伙伴,工作余暇,掏出鼓签拍打办公桌,回家做饭,摸出来用碗盏代鼓练。顾佳美对待锣鼓书艺术的执著,实践了“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情系传承,因人施教。2006年之后,顾佳美为新场镇老中青少举办锣鼓书传习班,节目传授班,听课者达600多人次。这些学员通过老师一两年的带教,如今能独当一面。顾佳美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规律:成人培训班,有一定的演出经历,但记忆力差,她就用“提纲挈领讲故事”的方法,让学员顺着故事脉络记住台词;针对青年追求新潮的特点,便选择节奏新颖的《中国梦新场美》《情满上海》等节目,创造机会让青年学员参与由她和大家一起策划的“长三角”地区锣鼓书会;最难教的是小朋友,每年暑期班招生总有50多名,除了上海籍学生之外,还有广西、福建、安徽、四川等外省市在此求学的孩子,于是她用拼音标注上海话,用“左右齐”敲打锣鼓经,收到了良好效果,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锣鼓书小明星。小朋友演唱的锣鼓书《升旗》《洗脚歌》参加“唯实杯”上海少儿曲艺大赛,获铜奖、牡丹奖;《爱心伞》《野鸭子的梦》《长寿仙》三进全国少儿曲艺大赛,获铜奖和优秀节目展演奖。

功夫不负有心人,传承路上硕果累累。10多年来,顾佳美主演的锣鼓书《丁头亮办案》《柏万春审鸟》《百鸟图》《阿琦收徒》《左手和右手》亮相“上海之春”群文新人新作曲艺汇演,荣获优秀奖;带领团队上演的《浦东大佬倌》,为中国曲协在上海举办论坛的曲艺家们作汇报;她与郁敬的双档锣鼓书《生意经》,获2016年全国群星奖入围奖,为新场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锣鼓书之乡”争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