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莲湘
倪青芳
倪青芳(1951.1—),浦东新区惠南黄路人。惠南、黄路两镇合并之前,任黄路镇文化站文艺干事,助理会计师,现已退休。2009年,被命名为上海市级非遗项目《传统舞蹈·打莲湘》代表性传承人。
打莲湘,亦称“打莲花”、“莲花棒”、“莲花棒舞”,在约三尺长的红绿相间的竹竿上嵌进铜钿若干对,由数对男女青年表演,流传于黄浦江东。惠南地区最早的莲湘队诞生于清光绪年间(约1894年),代表人物为叶顺弟、倪新民、倪青芳等人。主要表演方式为持棒人击打肩、背、 腰、腿等处,或与另一演员相互对击、发出有节奏的“切擦”声,以此伴歌伴舞。其击法有36节、72节、84节等不同形式。词曲皆为民间流行的小调、民歌,唱时多为齐唱、对唱。
20世纪50年代初,打莲湘在南汇十分盛行,几乎村村都有莲湘队,逢年过节,慰问烈军属都有打莲湘表演。后来,莲湘成为一种健身舞蹈。2009年6月,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倪青芳自小就爱上了“莲湘”这门艺术,8岁时就跟着大人,走村串巷,跳起了“莲花舞”;青年时代,她进入了当时的黄路文化站担任文艺干事,不仅自己跳,更重要的是担起了传承的重任,负责培训黄路“莲湘队”。每逢桃花节期间,在倪青芳的带领下,别具一格的黄路莲湘队总会在全镇表演和行街表演中赢得观众喝彩。为了提高技艺,她还师从川沙的叶顺弟和本镇的倪新民等老一辈莲湘艺人,一丝不苟、认真切磋领会精髓、推陈出新。退休后,她依然眷恋着深爱的“莲湘”,继续活跃在“非遗”舞台上,并根据镇文化服务中心的要求,开展传、帮、带,收沈金娟、周建萍、倪良南、沈志仙等人为徒,推动“莲湘”创新发展。从1996年开始,她受聘于黄路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对小学二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进行培训,20年来从不间断,培养了数千名“莲湘”爱好者。她还在黄路老年学校开设了“莲湘”班,并担任迎薰居委、六灶湾村、黄路居委、双店村、惠东村、老港镇、芦潮港镇等十几个单位的“莲湘”辅导员,培训莲湘队,传承“莲湘”艺术。
作为传承人,倪青芳不仅倾心于传承,更注重创新。由她编创的第四套莲湘操在全镇推广;她还结合在上海武术学院学到的太极手杖技术,编创了“太极莲湘”;由她编创的48节《魅力莲湘》不仅参加了上海各类演出,还先后与斯里兰卡黄金学院舞蹈团、以色列银舞蹈团等同台献演,并随浦东模范联合体先后访问了荷兰哥白尼学校、德国温佛里德高级学校、冯施坦因男爵学校,使“莲湘”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
文化艺术向国际传播,也使黄路学校的小朋友们真正成为非遗小传人。2016年,由她编创并由康乐体育俱乐部排练的《浦东莲湘》获罗店杯“莲湘”大赛一等奖;由她编创并指导迎薰居委演出的《打莲湘》获上海市第十届民间体育创新展示一等奖。
作为传承人,倪青芳公而忘私,克勤克俭,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可谓是不忘初心。2015年,她丈夫患了癌症,需要精心照料。于是,她让学生带着自己编创的作品出国交流,并祈祷徒弟们将“莲湘”艺术传至异国他乡。丈夫病故后,她强忍悲伤,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她用哭哑的嗓子坚定表示:我爱“莲湘”,我愿为传承发展非遗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