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林刺绣技艺

三林刺绣技艺

康美莉

康美莉(1955.7—),浦东新区三林镇人。1983年受法国总统之邀赴卢浮宫表演刺绣技艺,为国家争得了荣誉。2009年被命名为上海市级非遗项目《传统技艺·三林刺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刺绣在三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素有“刺绣之乡”美誉。它发端于宋,成熟于清代。清康熙年间,顾绣祖师顾名世的曾孙女顾兰玉来到三林,将顾绣带到三林。自此,三林刺绣深得其影响,将顾绣的技艺和针法吸取并融入到三林的刺绣当中,同时又创新出数种具有三林刺绣自己特色的针法。三林刺绣工艺以线细、行针密、针法多样、色彩丰富、精致细腻不留针线痕迹而著称。

1949年以后,三林刺绣获得大发展,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据记载,20世纪80年代,上海浦东三林地区的一个刺绣厂拥有300多名固定员工,他们一年的产出约有1275万元,其价值远大于现在的1亿元。同时,三林当地有1万余人次参与刺绣,而江浙地区约有20余万人次为三林的刺绣进行加工,形成一定的规模,当时有“家家户户有绑架,老幼男女皆会绣”之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三林刺绣曾为美国总统、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定制服饰绣品,以国礼敬赠。2004年起,三林镇政府着手挖掘三林刺绣,成立“龙之绣”艺术社;2005年正式创建上海三林绣庄艺术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林绣庄”),此后,三林刺绣技艺进入了生产性保护和传承。

康美莉从8岁开始跟随母亲接触刺绣,11岁起已经帮母亲在做刺绣出口订单,至今从事刺绣行业已有50余年。18岁时在出生地村庄(临江村)及婆家(金光村)先后带徒学习刺绣技艺人数达几十人。1983年,她受法国总统之邀赴法国罗浮宫表演刺绣技艺展演展示,展演时间长达50天,她以三林“抽、拉、雕”技艺受到了国外友人的惊叹,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在传统技艺上结合本土绣法不断创新,娴熟别梗、绕梗、拉丝、开洞、扣针、包针、乱针、套针等130多种针法及70多种工艺。

为传承技艺,她带领绣庄的绣娘定期在中小学校等进行刺绣培训,手把手教学员从基础入门到独立完成简单的刺绣成品,通过培训,让学员们喜欢上了三林刺绣。

在传承的同时,康美莉在刺绣制作上结合新老手法,参与制作及质量把关的作品有团龙、青龙等。1978年参与制作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睡袍,其“抽、拉、雕”技艺受到了国外友人的赞叹;2006年参与制作《锦绣中华》大地图,包含30多种“抽、拉、雕”针法;2008年为汶川地震制作爱心作品并进行拍卖,拍卖的款项全部捐赠于灾区;不定期参加政府及非遗部门举办的展览展示活动。

通过多方面的宣传及传授,使“三林刺绣”这一独特的技艺得到了社会的认知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