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台砌筑技艺

灶台砌筑技艺

吴引忠

吴引忠(1962.10—),浦东新区大团镇人。1974年大团海潮中学毕业后开始学习泥水匠。2018年被命名为浦东新区级非遗项目《传统技艺·灶台砌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灶台是旧时农村每家每户必备的炊具。经过一代代传承人的改进,出现了省柴灶。这种土灶针对农村广泛利用柴草、秸秆进行直接燃烧的状况,利用燃烧学和热力学的原理,进行科学设计而建造,是适用于农村炊事、取暖等生活领域的用能设备。它优化了灶膛、锅壁与灶膛之间相对距离与吊火高度、烟道和通风等的设计,并增设保温措施和余热利用装置,以达到热效率20%以上的要求。不仅改革了内部结构,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排放,而且卫生、方便、安全。但是目前会砌这种灶台的人越来越少,原有的砌灶工匠,要么已仙逝,要么因年老和因病等原因而歇作,加上农村的土灶已大部分拆除,造成砌灶工匠越来越少。

吴引忠17岁就跟师傅吴根陶学习泥水匠,在大团地区建造农舍、砌土灶。经过长期学习和实践,他掌握了砌筑灶台的基本功,即盘灶脚、开灶门、盘灶箍、押烟洞、贴瓷砖等5个步骤。其中,最能考验师傅技术的便是盘灶箍,也就是锅灶的实体部分。与其他泥水活不同的是,灶箍是圆的,能刚刚放下铁锅,必须掌握尺寸……砌灶不仅是个辛苦活,更是一个细致活,很多细节需要师傅在长期的砌灶过程中总结出来。吴引忠的拿手绝活便是砌土灶。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信誉,不管远近、本镇还是客镇,不管是单眼灶、二眼灶、三眼灶、四眼灶的建造,吴引忠都能有求必应,受到十里八村百姓的欢迎。他所砌筑的土灶,具有优良的炊事功能,排入室内的污染物最少,能够适应多种嫩料并且省柴节煤,结构美观、卫生和安全,投资少而坚固耐久。目前,由于农村条件日益提升,百姓用上了液化气灶,对土灶的需求日渐稀少,这门传统技艺濒临消失。为了使这门民间技艺得以保留和发扬,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17年灶台砌筑技艺成为第六批浦东新区非遗项目。

在每年大团镇举办的非遗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中,吴引忠都积极配合镇文化服务中心开展非遗传承活动,进行耐心细致的介绍、讲解等,也会细心地听学员们的问题后解答,深受学员们的欢迎。砌土灶是一门技术活儿,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不愿意学习。“怎么才能让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一直是吴引忠思考的问题,于是他便经常游说自己的儿子吴宝平跟他学砌灶。如今,吴宝平跟着他一起出去做泥水匠也有好几年了,接到一起砌灶台的活,他们就会分工合作,上阵不离父子兵。此外,吴引忠乐于助人,如碰到邻居家里有修补或漏水等情况,只要跟他说了,他就会去帮忙,而且他的手工活都做得很好,很细心,村民们都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