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

石雕

王金根

王金根(1937.4—),浦东新区书院人。1996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98年被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04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艺术委员会授予“德艺双馨雕刻艺术大师”称号;2007年10月在中国第二届民间艺人节上荣获“中国民间十佳艺人”称号;2007年被授予上海市级非遗项目《传统美术·石雕》代表性传承人。

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从那时候起,石雕便一直沿传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更新进步。不同时期,石雕在类型和样式风格上都有很大变迁;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审美追求,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都制约着石雕创作的发展演变。石雕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也是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更是形象生动而又实在的人类历史。

王金根20岁师从岳父开始学习木雕,1980年代改攻石雕。由于基本功扎实,且能刻苦钻研,凭借着丰富的田野生活、海洋生活的经历和敏锐细微的洞察力,他创作的第一件作品《牧童水牛》,就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王金根的石雕作品有上百个品种,共2000多件,造型各异,千变万化。它们都以苏州澄石、广东端石为主要材料。凡见过他作品的人,无不为其精湛的刀法、栩栩如生的艺术造型而惊叹。我国雕塑权威曾竹韶教授看了他的作品评价是“功夫很扎实、刀法轻重缓慢、顿挫自如、率直自然、平中见险、拙中寓巧”。

近50年的雕刻生涯,他声名鹊起,硕果累累。石雕《蟹篓》获“首届中国民间艺术展览”金奖;《八运圣壶》于1997年10月被第八届全运会组委会收藏;《海底龙宫》于1998年10月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办公厅、北京人民大会堂管理局收藏于大会堂博览厅;为香港回归创作的《母子情深》和为澳门回归创作的《荷塘鲤鱼长城》都被有关部门收藏。许许多多的石雕爱好者、文人墨客、学者名流、国际友人纷纷前来观摩求购。他的作品远销日本、新加坡、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等几十个国家。

在从事石雕几十年的时间里,王金根不仅潜心于创作,同时也致力于传承。一方面采取师徒传承的方式培养接班人。带教的学生王继光和王继英已是一级雕刻大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文化中心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活动,从孩子抓起,分别开设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特点施教,满足所有石雕爱好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