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木雕

浦东木雕

宋龙平

宋龙平(1956.9—),浦东新区泥城镇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64年泥城中学初中毕业,1965年始学木雕,1977至1980年应征入伍,1980年进彭镇玉雕厂任车间主任,1996年进上海艺术品雕刻四厂,1998年在上海海栗艺术学院进修,2007年参加中国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2018年被命名为浦东新区级非遗项目《传统技艺·浦东木雕》代表性传承人。

浦东木雕历史悠久。新场老街老房子雕梁画栋上的“五子登科”,见证着明代的浮雕、立体雕。新场东岳观大厅放着的两座忏亭是清咸丰浦东木雕艺人陆清山祖孙用五年时间所雕之杰作。清光绪年间浦东木雕艺人周慧卿所雕的《封神榜》《八仙过海》《三国演义》《西厢记》等大型立体花板、所画的具有“奔、跑、站、滚”等72种神态的骏马,技艺精湛,令人赞叹,其中有一块被中央手工艺馆收藏。1949年后,浦东木雕艺人陆琪舟、董明华参建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艺雕工程。浦东木雕高手辈出、薪火相传。宋龙平是书院帮“浦东木雕”的第四代传人。他在当学徒的时候,就从师傅那里学到拿凿子、用凿子、磨凿子和画图、识图、设计图稿的本领,学到认识木材、应用木材以及如何在雕刻中掌握“随形设计”的基本功;又在与同行的学习交流中,借鉴了东阳木雕、福建木雕、苏州木雕的雕刻元素,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一木在手,要方则方、要圆则圆、方圆曲折、随手出之,运刀如行云流水,熟练掌握浮雕、阴雕、深雕、圆雕、透雕、立体雕等多种技法。多年的实践,使他的艺技得到了多方面的提升,在技术层面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从长期的打拼磨炼中经历了酸甜苦辣,有了一定的阅历,从而从雕“木头”到爱“木头”,并发现了“木头”是有灵性的生命。他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赋予作品,让它会说话、会讲故事、会感动人,使作品远看有气势、近看有内涵、细看有书卷气。在外形处理上疏而密、轻与重、动而静的交织变化,做到繁而不杂、简而不空、密而不乱、疏而有致,并使其穿插变化,更具魅力、感染力、震撼力。

46个春秋的艺术生涯,给予宋龙平的是丰硕的回报。2008年《横空出世》荣获上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杯”金奖,2009年《宝莲灯》荣获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杯”金奖,2011年《定海神针》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百花杯”铜奖,2016年《荷塘月色》荣获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杯”金奖、《荷塘系列》荣获第五届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巧夺天空·金马奖”。论文《木雕创作感悟》发表在《上海工艺美术》,论文《浅析木雕的历史》发表于中国工艺美术《神州》。被上海财经频道专题拍摄“新脸谱·浦东木雕”,2018年3月9日在浦东电视台播放,传播“浦东木雕”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