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山歌

浦东山歌

奚保国

奚保国(1941.11—),浦东新区张江镇人。2016年被命名为上海市级非遗项目《传统音乐·浦东山歌》代表性传承人。

浦东山歌是流传于浦东地区的民间歌谣。20世纪50年代前称作“东乡山歌”,它是浦东的民间文艺。它的韵文是一种民间文学,曲调是一种民间音乐,唱山歌也是一种民俗风情。在远去的年代,唱山歌是浦东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情趣。人们自编自唱诉说对生活的感受,喜怒哀乐尽在其中。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余年。浦东山歌还成就了上海地方剧种“沪剧”及各类曲艺的诞生。2013年5月,《传统音乐·浦东山歌》列入浦东新区非遗保护名录;9月,《传统音乐·浦东山歌》列入上海市非遗保护名录。

奚保国从小受母亲张彩华、舅妈艾湘红的影响,喜欢唱浦东山歌。1960年始,曾代表川沙县参加“上海市歌咏比赛”、“上海市歌咏大会”及群众艺术馆举办的“群众文艺交流演出”,演唱浦东山歌。由他领唱的《问答山歌》,受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之邀录音,在农村广播节目中播放。他长期生活在农村,对浦东山歌有丰富的积累,在学术上也作些探索。

进入21世纪,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感召下,2008年,已近古稀之年的奚保国,开始了保护与传承浦东山歌的第二春。他自编教材,在张江镇社区学校教唱浦东山歌,并组建了浦东第一支传承浦东山歌的“环东浦东山歌队”。在他带领下,“环东浦东山歌队”荣获2013年度“上海市优秀学习团队”的称号。教唱浦东山歌成为张江镇社区学校的特色课程。为普及浦东山歌,他每年开展“送教进社区”活动,在多个村居委教唱浦东山歌。在他具体策划下,每年举办《浦东山歌普及成果展示演唱会》,由多个村居委及本镇文体团队参与,喜笑颜开地把浦东山歌唱响在张江大地。为把浦东山歌的传承从孩子们抓起,奚保国在每个暑假期间,在张江镇社区学校开设“暑期兴趣班”,为小学生们教唱浦东山歌。他还应“东方江韵幼儿园”邀请,经常为小朋友们教唱浦东儿歌,并组建了“娃娃山歌队”。 2014年,他被张江镇人民政府聘请为“文化发展咨询专家”;同年,他被浦东新区教育局第三教育署评为“社区教育优秀教师”。

利用多媒体普及浦东山歌,是一个新的创意。奚保国编导制作了《浅说浦东山歌》《赏析浦东山歌十二月花名》两集微课程视频。2016年,在“第二届NERC杯全国社区教育优秀微课程评选”中,《浅说浦东山歌》获得一等奖,《赏析浦东山歌十二月花名》获得优秀奖。他主讲的《介绍浦东山歌》讲座,在浦东新区社区教育“魅力课堂”教育教学展示活动中,被评为“最具人气奖”和“最佳风尚奖”;主持的《浦东山歌》项目,被浦东新区社区学院评为“浦东新区社区教育亮点项目”;他所整理编写的《浦东山歌》被列入《浦东新区社区教育丛书》,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传承浦东山歌必须要与时俱进,要让浦东山歌唱出时代的新声。奚保国创作了《山歌声声献给党》《我伲张江镇自古到今有名气》《唱唱我伲新张江》《灿烂人家喜盈盈》《心字歌》等多首代表一个时代风貌的新山歌。他与俞惠中、吴敬明一起组建创作班子,创作了浦东山歌音乐剧《亲亲河水水清清》表演唱《吃吃浦东老八样》和《张江啊张江》。这些作品唱出了老百姓对党热爱的心声,在社区群众中有很好的反响。在参加浦东新区“大地芳菲”创作节目汇演中,《亲亲河水水清清》《张江啊张江》获得新作奖,《吃吃浦东老八样》获得了优秀新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