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针灸疗法
杨依方
杨依方(1924.11—2013.2),家住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周市路。主任医师,历任南汇县周浦镇第一联合诊所所长、南汇县中心医院副院长、南汇中医院院长。1939年9月至1943年7月,就读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兼杨永璇诊所待诊;1944年11月至1952年2月,开设“杨依方诊所”;1952年2月至1956年6月,加入南汇县周浦镇第一联合诊所;1956年6月至1957年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工作;1957年2月至南汇县周浦医院;1983年10月,先后调至南汇县中心院、中医院担任领导职务;1998年1月退休,参加义诊至今。2012年命名为上海市级非遗项目《传统医药·杨氏针灸疗法》代表性传承人。
杨氏针灸疗法的先驱为清光绪年间的王秀园、王诵愚两代人,第三代传人杨永璇在总结两位先辈经验的基础上,开创了“杨氏针灸”的独特疗法。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一、重视经络、辨证施治。由于经络学说与针灸有着密切的关系,针灸治病所用腧穴,就是经络之气注输出入之地,为此,在针灸之前,必先明辨病在何脏何经,方能采用循经取穴、局部取穴、邻近取穴等方法,定方施治;二、提插捻旋、注重手法。杨氏针灸疗法主张进针轻缓,先用左手大拇指爪甲紧切穴位令气血渲散,后用右手拇、食二指持针,进针时速度很慢、旋转角度小而缓慢,这样可让初诊者乐意接受、刺入时可减轻破皮之痛、又可不致损伤血管。对小孩采用半针法,单刺不留,对成人,当针刺到真皮层、进入分肉筋骨时,须加强捻旋,适当提插,当针下有沉重感,病人有酸胀感时,此为得气,相反,如果不得气时,就要用候气的方法使之得气,方有疗效;三、针药并用、内外同治。即为“针、灸、药”三者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的对象,有的选用针灸,有的用药汤,或外用重洗、或用针、药兼施,区别对待、有的放矢、扬长避短、提高疗效;四、针罐结合、善治顽疾。杨氏所创絮刺火罐疗法是以七星针为治疗工具,以轻叩加拔火罐吸出汁沫稠液,属补法;重刺加拔火罐吸出淤血凝块,属泻法;两者结合,可收到活血化瘀、舒筋利络,疏通血气、调和阴阳之功效,用以治疗颈椎骨质增生,效果最佳。
杨依方行医60余年,既有祖传绝技,又有学院派理论,针药并用,制罐结合、温针艾灸、经络刺血,并倡导水针疗法、磁穴疗法、头针疗法、电针疗法、药灸疗法、七星针疗法、耳穴贴耳疗法;善治中风、面瘫、夜尿、颈肩疼痛、脊椎肥大等顽疾,享誉八方。他还秉承家医,对“舌诊”研究独具慧眼,从大量临床探索之中,提出了以中医“舌诊”诊断阑尾炎的创见,既可鉴别炎症程度,又能应用于外科下腹部“急腹症”的鉴别诊断。对于这一研究成果,1980年3月6日的《文汇报》专题报道《观察舌头能够确诊阑尾炎——中医杨依方诊断符合率九成以上》,这是杨氏针灸流派对中西结合的一项重大贡献。
杨依方一贯重视总结学术经验,他曾公开发表医药论文有《针灸治验录》等40余篇,在中医针灸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其中,《杨永璇中医针灸经验选》荣获1984年上海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三等奖,并于1995年第一批被上海市卫生局授予“上海市名中医”荣誉称号。
杨氏针灸疗法
杨 容
杨容(1945.11—),家住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百花村。针灸医师,研究生,副主任医师。1962年至1967年,进入上海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带徒班”学习;1968年至1985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安徽省大别山岳西县卫生系统工作;1986年调至上海市南汇县中心医院针灸科任中医师,是年至2003年,在周浦医院担任针灸科主任,并晋升为主治、副主任医师。2016年被命名为上海市级非遗项目《传统医药·杨氏针灸疗法》代表性传承人。
杨氏针灸疗法传至杨容这一代已是第五代传人。杨容这一代在继承第一、第二代传人所传的传统医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采用了中药与针灸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从而形成了“针、灸、药、罐,内外同治”的全方位、立体式、综合式的医疗模式,创造了临床的一大特色,让病人得到更佳的治疗效果,也让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公认。
杨容在行医4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力创“中医全方位综合疗法”,著有48余篇论文分别在国际、全国、省市级学术会议交流,有的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其中论文《名中医杨依方学术经验介绍》,在1997年“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针灸临床研究会”获优秀论文奖;论文《杨氏针灸治疗颜面神经麻痹经验报告》,在1998年“第10届国际名医学术交流大会中国区域会议”获优秀论文奖;论文《絮刺火罐疗法治疗脊椎病变90例临床报告》,在2000年“第三届中国上海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获优秀论文奖。
杨蓉在周浦医院主持的临床科研项目“杨氏絮刺火罐疗法治疗脊椎病变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因此在2003年被上海市科委评定为“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而受到表彰。
她本人于1990年荣获“上海市巾帼奖”,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199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侨界知识分子”,2000年被评为“致公党上海市优秀党员”,2002年被评为“致公党社会服务工作全国先进个人”,2009年“我的家庭”被评为“上海市科学生活家庭”,2012年又荣获“上海市侨界公益奉献奖”。
杨容自1986年开始至今,与方厚贤等几位医生利用业余时间,以杨氏针灸传统疗法开展义诊服务已整整30年,并建立了“义务门诊、义务函诊、义务食疗”热线咨询电话,义务发行“保健信息”期刊和不定期开展义务针灸讲座。30多年来,杨氏针灸传统疗法义诊立足浦东、面向全市、辐射全国各省市并延伸到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义诊总人次已超过18万。为此,国务院新闻办专门拍摄了电视纪录片《中医世家的后代》,上海教育电视台拍摄了科教片《杨氏针灸》,并在海内外热播。
2014年12月5日,周浦镇创建了上海市非遗保护项目“杨氏针灸疗法”的展示室,吸引了很多患者和群众前来参观,各大媒体也曾多次做了宣传报道,社会反响热烈,宣传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