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浦东绕龙灯
陆大杰
陆大杰(1949.7—),浦东新区三林人。副研究馆员,上海舞蹈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国龙狮文化论文报告会评审委员,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宣传和推广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龙狮运动联合会技术委员,上海市龙狮协会常务副会长,国际级舞龙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导师。201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传统舞蹈·浦东绕龙灯》代表性传承人。
龙,中国的图腾,中华民族的象征。“绕龙灯”是浦东地区对舞龙的俗称,起源于宋代。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源于古代农耕文化的浦东绕龙灯已成为一项集娱乐、喜庆、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习俗活动,同时也成了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的民间舞蹈形式和系统、规范、科学的竞技比赛项目。
孩提时期,陆大杰受外祖父陆海江的影响和农村庙会、灯会、行街表演场面的熏陶,爱上了这项运动。1976年,陆大杰利用工余、休假召集家乡青年,邀请当地高手现场示范,恢复了舞龙。1986年,陆大杰被上海县文化局任命为《上海县民间舞蹈集成》主编,后又被上海市文化局借调参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上海卷》和《上海民间舞蹈》的编辑工作。在这期间,他走访20多位江浙沪龙狮艺人,拜乔正林等老艺人为师,学习手狮舞、舞龙技艺;拜群文老师胡志新、吕敏等前辈为师,学习民间制扎工艺和传统表演艺术,拓展龙狮技艺,为登上龙狮界引领地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陆大杰汲取了传统民间舞龙“圆”、“顺”、“活”的艺术精华,兼收海内外舞龙不同风格技法,又融汇舞蹈的优美肢体、戏曲的步法亮相、武术的精气神韵、技巧的腾跃翻滚等艺术,形成具有民族风格和喜庆色彩的现代“海派”舞龙特色,实现了由民间娱乐项目向规范化、竞技化体例的转化,将传统舞龙从民间表演走向竞技比赛,从街头广场走向神圣高雅的文化殿堂,屡进上海大剧院,登上“中华世纪坛”,舞进“人民大会堂”……
陆大杰长期奋斗在传承传统艺术、弘扬龙狮文化的第一线,足迹踏遍上海地区的学校、社区、乡镇、企业、部队、机关,建有老、中、青、少、幼等不同层次的舞龙传承队伍百余支;还为世界龙狮联合会、亚洲龙狮联合会、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举办80多期国际级、国家级舞龙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培养大批优秀舞龙专业传承者,参加培训人数多达10000多人。由他执教的三林舞龙队荣获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舞龙传统项目的冠军和自选项目的亚军,迄今已连续70多次夺得国际、国家级舞龙冠军;率队10多次出访比利时、德国、法国、新加坡、新西兰、柬埔寨、 日本、印尼及中国澳门、香港等国家和地区;50多次应邀海外讲学和组织重大国际赛事,传授龙狮技艺,宣传龙狮文化,推动国际龙狮运动的发展。
1993年始,陆大杰相继为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世界龙狮联合会起草编写“中国舞龙竞赛规则”、“国际舞龙竞赛规则”、“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舞龙舞狮竞赛规则”等法规性文件;创编拍摄“中国舞龙竞赛规定套路”、“国际舞龙竞赛规定套路”、“国际舞龙舞狮技能项目教学示范片”等舞龙教学示范片,为中国传统舞龙向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推进,填补了法规性文件和推广教材的空白,相关技术资料和史料收藏于浦东档案馆。
由于舞龙活动的卓越成就,三林镇被国家文化部社图司和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等部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舞龙)、“中国龙狮运动之乡”称号。陆大杰30多年如一日,从事传统舞龙的传承和推广,从业余爱好到专业投入,从普通教练到人们喜称的“龙王”,这是大家对陆大杰的褒奖和认可。他曾获得“上海市群众文化先进个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全国非遗先进个人”等称号,并受到国家主席胡锦涛等领导的亲切接见。2017年被授予“浦东最美群文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