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力学:驱动情节的角色类型
2025年10月14日
三、经典力学:驱动情节的角色类型
所有的故事其实都是一个故事:谁,克服了什么障碍,实现了什么目标。
我们作为众(读者、听众、观众以及游戏玩家)所渴求的,就是要追随故事主角来完成一次人格体验。荣格说:“一切人格的最终目标就是自性的充分发挥或实现。”荣格心理学所说的自性,是集体潜意识中的一个核心的原型,主要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个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使人具有稳定感和一体感。与自性相对应的概念是自我,即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故事主角要克服障碍,就得用力。说到力,就少不了牛顿。故事开始时主角的现状,用牛顿的话来说,则是“孤立质点保持惯性(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然后出现“偶发事件”即外力,牛顿第二定律发挥作用,根据质点动量与外力的大小、方向之关系不同,主角被动或主动,顺应或逆反地开启旅程;于是,牛顿第三定律崭露峥嵘:“别忘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以及另外的质点!”被外力改变惯性的孤立质点,开始与其他的质子即其他角色,开始互相作用,加速或减速运动,跃上高点或跌入低谷,直至达到新的平衡,达到自性的充分发挥或实现,完成人格的最终目标,即故事结局。
综合以上两位的理论工具,我们可以在之前历数的归纳法之外,运用演绎法来推导完成故事架构的角色类型:孤立质点即主角、对孤立质点发生作用的质点即其他角色,以及为驱动情节而设置角色的四个维度:自我与自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