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思想
动画作为一种传媒文化载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未成年人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会从中获取精神和文化的给养。动画片的节目内容和精神主旨应积极健康,应向未成年人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防止动画片在主题上进入以下误区:
1.剧情空洞缺乏精神内涵。盲目地填充动画片内容;缺乏故事为主体的空洞说教;缺乏逻辑关系的矛盾冲突,以及纯粹的暴力对抗为剧情。例如,某些动画片内容主线叙述混乱,为了拼凑节目内容添加与主题无关的剧情;或是故事主线断裂之后,缺乏延续性,为了增添故事内容加入气象常识、安全知识等内容;或是一百多集的动画片,节奏极其缓慢,内容反复,正反派之间的矛盾逻辑关系混乱,为了拉伸剧集长度向内容大量注水。
2.价值取向偏差。为了突出动画人物,夸大或强调人物的消极生活态度。例如:投机取巧、玩世不恭、崇尚暴力、反叛社会等不正确的处世态度。传播命运、轮回等迷信思想,以及展现人类丑恶和社会阴暗面。例如,某些动画片主要人物为小学生,最大的爱好是恶作剧且贯穿节目始终,片中对人物的类似行为没有作出有效的纠正;某些动画片主要人物的人格设定十分消极,放荡不羁、风流成性,开口爱闭口恨,不乏“女人如衣服,定期换一个”之类的不当言语。
3.为创造戏剧冲突渲染成见、突出矛盾以及歧视。过度展现历史上的民族仇视,强调阶级对立;突出展现对性别、民族、宗教、地域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歧视。例如,某些动画片从动画开篇便一直在铺垫大反派人物的出场。片尾处在其出场之前,出现了与伊斯兰教义极其相似的语段,并提到了世上的唯一真神“真主”。在全片结束时,被谓为“真主”的大反派被消灭。
4.曲解或颠覆历史。为了突出创新,在缺乏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随意重构或解构历史、歪曲历史事件、篡改古典名著。多数以“穿越”、“大话”为题材的动画片都存在类似问题。
5.过度追求感官刺激。展现恐怖故事环境以及将故事角色置于引发儿童孤独或长时间焦虑的情形中。例如,某些动画片从人设到剧情氛围诡异,主人公始终处于危险的环境之中。
6.过度商业化。以追求商业或宣传为目的,强调衍生产品以及动画周边的商业信息。例如,某些动画片从头到尾都可以说是在为某集团植入广告;多数机甲类、竞技类动画或儿童剧为了推广衍生商品在剧情内随意添加打斗竞技场面。
7.模仿抄袭。缺乏原创精神,在故事内容以及人物设定上模仿抄袭其他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