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兜的第二个把手(后期)

三、网兜的第二个把手(后期)

对于项目来讲,制作一旦进入后期,画面质量的好坏已无力回天,大势已定,唯独可提升的部分,大概就是声音了。后期的声音制作无非是两大块,一个是每集的整体音乐、音效,一个是对白配音。重点说下配音,这个环节一直很有意思,与很多电影用明星配音造势一样,现在电视也会采用委托某个知名配音团队来整包作业,偶尔为宣传噱头也会找几位明星。一直以来我都尽量自己找合适的演员约到棚里配音,没有全权委托过某个配音团队直接接手,好处是省时省力省钱。再有一个主要原因,怕听见清一色的专业音,这些似曾相识的声音会在不经意间在其他场合被听到,尤其是在爱情电视剧里,充斥着老朋友的感觉。自己找演员有一点好处,就是省略了中间环节的高昂价差可以用来不断地试音,可以找很多演员从不同角度塑造。不能只有电影的配音才被重视,电视片恰恰需要实验和挖掘新的声音,反复试错,给片子最后的提升机会。

不过这样的配音过程比较艰难,当年在配动画系列片《小和尚》的时候,我找了位9 岁的小男孩配小和尚,差点大规模透支声音制作费。配老和尚的演员一下午可以配13 集的工作量,到小孩部分只能配一集,配5 分钟要休息15 分钟,外加买吃买喝陪着玩游戏,一句台词,先念五遍后脱稿,不再说个七八遍很难到位,遇到哭和笑基本就得来真的,不把孩子气哭了,你不会得到满意的台词。儿童演员的成功几率极低,体力消耗极大,成本极高,轻易不要采用。像《大圣归来》动用两位小孩配音,作为电影作品是值得的,但电视动画配音道路如何让孩子去做,我没有想到好办法。很敬佩捷语版的《熊猫和小鼹鼠》,录音师竟然采用了儿童演员的全程配音,分析他们的做法,是先让大人演员配一遍,再让孩子配,工夫都花在后期录音师的精雕细琢上,用孩子说的台词,再把大人配音演员的气儿声一点一点抠出来合进去,组合成一段完整的对白,解决了这个问题,效果虽好,但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雕琢的时间,这种不计成本、不慌不忙的心境和做法以及充裕的制作时间,对我们国内的创作人来讲应该很奢侈吧。

其实关于制作流程,一张流程表完全可以说明问题,说到底,项目都是实施出来而不是写出来的,不是写出一本工作手册来,在做事的时候照本宣科地按章行事,就能完成艰巨复杂的创作过程。众所周知,除了基本的流程外,每个成功的项目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绝地反击的经历,那部分不可预知的部分,无法在这里体现和探讨。尊重创作规律,遵循基本的实施规律,都很重要,但那不可言喻的创作人的精神力量和持久的耐力,才是一个项目真正成功的保障。

(作者单位:CCTV 央视动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