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技术与内容的关系

动画技术与内容的关系

刘 兴

动画制作过程中,技术和内容常常被一遍遍地讨论,但往往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容易被忽视。动画技术和内容所指也非常广泛,我认为技术的核心是制作工艺方面的技术,内容的核心是故事、情节以及角色对观众的影响力等。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一部注定写入史册的动画电影正在全球热映,口碑、票房双爆棚,豆瓣9.4 的评分迅速击败了电影史上99%的影视作品,迪士尼的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真的疯狂了。

看完《疯狂动物城》后有网友评论:“这是一部让人恐怖与绝望,充满核打击力量,佛挡杀佛、神挡杀神的作品。”“这片子简直是领先《功夫熊猫3》五年、《超能陆战队》三年、《小门神》二十年!太恐怖了,毛发、群戏、流体、追逐动画、绑定、灯光等等所有!所有都是秒杀级的,这简直是人类最顶尖的技术水平!”

作品好评如潮的背后,我们一起来关注一组“疯狂”大数据:样式各不相同的车辆74 辆、造型各不相同的楼宇319 幢、各不相同的角色157 个(《超能陆战队》有101 个)、角色最多的一幕有5000 个动物、角色颜色搭配的可能性为80 万种、尼克狐的毛发数量200 万根、朱迪兔的毛发数量260 万根、毛发最多的动物长颈鹿有920 万根毛发;为制作《疯狂动物城》,迪士尼动画工作室一天消耗的咖啡量106—114 升。这样的“疯狂大数据”更是论证了网友们“疯狂”好评的看法,《疯狂动物城》不光有足以吸引全球观众的好内容,还拥有全球顶尖级的精湛技术。动画技术和内容互为平衡、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这部作品中发挥到了极致。

回到国内市场,动画内容和技术的关系好像又让人迷茫。电视动画方面,技术简单、内容出彩、收视爆棚的动画可圈可点,知名的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大耳朵图图》,等等。然而技术复杂、内容曲折、口碑好但收视不尽如人意的动画却是多如繁星。而动画电影市场的这种现象更是受人关注,号称国内动画电影技术第一的《小门神》票房远远不及预期,而在上映前不被看好的《大圣归来》却尽显王者之气。技术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国内动画市场显得模糊,好的技术不一定能做出好的内容,而好的内容似乎也不需要更大的技术投入。分析这之间的规律,其实是非常有趣的。《疯狂动物城》是技术的成功?还是内容的成功?《小门神》是内容的失误?还是内容与技术衔接得不够?《大圣归来》从专业的眼光看,技术与内容也不尽完美,却为什么得到观众的喜爱、追捧甚至自发成为水军义务为之宣传?

且带着疑问,先来看看我们的制作流程。

动画的制作无论是电视动画、网络动画还是动画电影都分为三个阶段。前期(Pre-production)、中期(Production)、后期(Post-production)。动画技术与内容的关系制定应该是前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就其取决因素当然就是项目的预算和脚本。两者之间孰重孰轻大家一目了然。我对动画技术与内容关系的理解归纳为:内容是影视作品的灵魂,直接决定着影视作品的高度、宽度和深度。技术是影视作品实施的手段,是我们达到目的的力量,技术的优劣决定我们完成内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