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类型的适用性检验

3.角色类型的适用性检验

当然,正如牛顿力学的世界之外,还存在着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的世界,比如印象派、意识流、荒诞派等反情节、反角色的故事宇宙。但在牛顿力学的世界之中,也就是习惯以情节和角色来体验世界的故事宇宙中,可以说所有情节都由这种“5+1”的角色类型组合所驱动。不信?我们找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情节和角色都极简化的海明威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来分析:

主角:风烛残年的老渔夫圣地亚哥。他要战胜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的厄运、年龄的摧残和其他渔夫的怜悯,捕到一条大鱼。

对手:马林鱼。圣地亚哥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圣地亚哥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拖回岸边。

反派:鲨鱼。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圣地亚哥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但鲨鱼仍然吃光了马林鱼。

导师:棒球明星迪马乔和狮子意象。惜字如金的海明威在一部中篇小说中五次以对话、心理动作和上帝视角等,分别五次写到这两个看似与情节无关的角色。尤其当圣地亚哥在与鲨鱼的战斗中处于下风时:“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在小说的结尾:“在路另一头的棚屋子里,老人又睡着了。他还是脸朝下睡着,而那个孩子就坐他旁边,看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迪马乔是老人在外部世界的榜样,狮子是老人在内心世界的“自性”。

阴影:桑地亚哥的徒弟,渔民小孩马诺林。他不仅从结构上发挥着叙事的作用,反衬了老人的孤独,更带来了温暖、光明和希望,组成了圣地亚哥人格中与所有事物相连的,“统一、稳定、有秩序感”的自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由情节和角色所组成的故事宇宙中,这种“5+1”的角色类型组合如永动机一般驱动着情节发展,既检验着创造者的逻辑自洽,亦建造着欣赏者的心理同构,无论这一故事宇宙是以小说、舞台剧、影视剧还是情节性游戏,以及真人还是动画的方式呈现。用动画形式呈现的故事宇宙中,角色类型的外形虽然可以拓展到人类之外的其他形象如现实世界的动物植物、玩具器具,虚拟世界的神魔鬼怪、符号物象,还有外星生物等等,因此可以更夸张、更变形、更极端。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是角色驱动情节,我想就仍然脱不出这“5+1”的角色类型组合。

(作者单位:上海广播电视台炫动卡通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