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背后是科学的原理——揭秘迪士尼动画剧本的经典结构
康 进
迪士尼第55 部动画长片《疯狂动物城》上映后,再次引发国内对国产动画和好莱坞动画的比较与思考。这部动画电影依靠爆棚的口碑,继2014年《大圣归来》之后再次上演票房逆袭,从刚上映时14%的排片率一路飙升到35%,累计票房超过15 亿,刷新了国内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在票房与口碑时常惹来诸多争议的中国电影市场,该片“零差评”的观影反响实属可贵,更难得的是与以往优秀的好莱坞动画电影相比,该片的舆论不再是简单表达如何被形象“萌到”或被细节“惊到”,而是更多探讨故事层面的成熟和丰富,主题表现的深刻和到位。那么与这部现象级作品相比,国产动画的差距究竟在哪儿呢?我们不妨从迪士尼的品牌理念说起。
迪士尼的品牌核心理念描述为:“Disney is special entertainment with heart.”其中“With Heart(用心)”是迪士尼始终坚持的创作态度,这点从《疯狂动物城》中精美的画面、耐人寻味的细节中便可体会。“Special(独特)”是迪士尼具备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包含三个方面:“讲故事、创新、质量”,从排列顺序上可以看出迪士尼对“讲故事”能力的重视程度,讲好故事是迪士尼一切产品的基础。用剧作家罗伯特·麦基[1]的话来讲:“有好故事就可能有一部好影片,如果故事不成立,那么影片必将是灾难。”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观众在对比迪士尼动画和国产动画作品时,并没有首先评判国产动画的制作水准,而总是在吐槽国产动画什么时候能把故事讲好。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迪士尼把编剧作为整个动画制作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一套科学的模式。这些模式经过无数迪士尼作品的验证可以说是屡试不爽,《疯狂动物城》在编剧上也算得上经典案例之一。下面笔者就以动画的剧本结构为切入口,透过案例分析揭露一些迪士尼说好故事的小秘密。
谈到动画的剧本结构,迪士尼乃至整个好莱坞的秘密武器其实学过编剧理论的人都知道,就是三幕式结构。这听起来是不是太过基本、让人不敢相信?但迪士尼就是以三幕为基础框架,进一步延伸搭建出标准化、工业化的剧本结构。
戏剧的本质是“某人迫切地想要某样东西,为了得到它大费周章”。围绕这一故事核心,第一幕的任务是介绍角色的现状和目标,把角色推入困境;第二幕的任务是让角色在困境中挣扎,角色在与障碍的对抗中发生转变;第三幕是故事的结局,交待角色是否克服障碍摆脱困境,如果胜利,结局就是喜剧,如果失败,结局就是悲剧,角色发生最终的质变。

以上就是迪士尼三幕式结构的基本框架,在此框架的基础上,迪士尼的编剧顾问伯比特·巴斯特[2]延伸出一套9 段的细分结构,被其称为“结构的金门大桥”。

下面就以迪士尼动画电影《长发公主(Tangled)》为案例,具体分析此结构的应用方法。
第一幕(时长30 分钟)
1.序幕:建立影片的世界观,描述首位主要角色的现状,同时包括与故事紧密相关的弹射设想,也就是情节A[3]的播种。序幕中通常有一个触发事件来推动影片发展。
时间:影片开始后4—10 分钟
《长发公主》
开篇就是弹射,第二主角弗林·莱德用自白的方式说出“这是一个讲述我死亡的故事”,引出悬念,播下情节A[4]的种子。紧接着借莱德之口介绍了第一主角长发公主——乐佩的故事背景:邪恶的女巫葛朵为了永葆青春,绑架了拥有太阳之花魔力的小公主乐佩,把她关在密林深处的高塔里与世隔绝,像母亲一样抚养她 。每年在公主生日那天,举国上下会放飞成千上万的天灯,期待有朝一日能引导失踪的公主回国。
进入正片后,以一首歌描绘出乐佩当下的生活现状:被禁锢在高塔中,日复一日重复枯燥无味的生活。歌的末尾点出乐佩的“基本”追求(并不是她的“真正”目标)——升起天灯的地方究竟怎么样?
画面一转进入触发事件:莱德从皇宫中盗走公主的王冠。
时间:影片开始后9 分钟
2.推进点:将故事推往新的方向,两个世界正在冲突。
时间:影片开始后5—7 分钟
《长发公主》
乐佩向葛朵提出请求:生日当天想去看天灯。但被葛朵以“外面的世界太险恶”为由残忍拒绝,并要求乐佩永远别再提要离开这座塔的事。乐佩向往自由的追求和葛朵的自私之间开始发生冲突。
时间:影片开始后15 分钟
3.双重推进点(也称为攻击时刻):引出第二个主角,世界陷入冲突。
时间:影片开始后12—15 分钟
《长发公主》
莱德在逃亡过程中误打误撞闯入乐佩的高塔,男女主角首次相遇。
在乐佩与葛朵的对话中,葛朵咆哮着说出“你永远别想离开这个塔”,两人之间的冲突升级,让乐佩最后寄希望于沟通的肥皂泡破灭。乐佩暗自做出决定,撒谎支开葛朵,并与莱德达成协议,让莱德带自己去看天灯。第一幕到此结束。
时间:影片开始后30 分钟
第二幕(时长58 分钟)
1.情节点1:(1)主角处于茫然中,呈自由落体状态。
时间:影片开始后27—35 分钟
《长发公主》
第二幕也是以歌开篇,表达出乐佩矛盾的心情,一方面第一次跨入外面的世界感受到自由、兴奋,另一方面对自己违背“母亲”葛朵的要求感到不安、愧疚。此处出现自由落体的画面,乐佩终于从高塔上滑下地面。
时间:影片开始后35 分钟
(2)四分之一进程高潮(也称为上升动作):主角展示了朝自己真正命运方向的自然转变。
时间:影片开始后约45 分钟
《长发公主》
莱德为了让乐佩放弃离家出走的行动,故意把乐佩带到一个满是恶棍的酒馆,本以为这些坏人会吓退乐佩,谁知乐佩在一首恶棍的梦想之歌中,用自己的梦想打动所有恶棍,帮助莱德和自己摆脱追兵。这一场戏表现出乐佩公主天生的皇家领袖气质。
时间:影片开始后43 分钟
(3)半程高潮:主角首次主动迈出朝自己真正命运方向改变的步伐。
时间:影片开始后约60 分钟
《长发公主》
在一段紧张的追逐戏之后,乐佩和莱德两人在患难中建立了相互的信任。葛朵一路跟踪找到乐佩,要乐佩跟自己回去。这一刻乐佩第一次对“母亲”喊出“No”,也是第一次主动表达出与先前命运的抗争。在葛朵设下考验陷阱之后,影片到达中点,故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乐佩看上去似乎克服了所有障碍,即将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这里顺便提一下情节B[5],本片的情节B 是乐佩与莱德的爱情故事,在这一片段中,两人的爱情开始萌芽。
时间:影片开始后59 分钟
(4)蜜月期(浪漫片段):主角尝试以新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中生活。
时间:不定,长度可以为10 分钟
《长发公主》
从乐佩走进皇城开始,影片进入蜜月期,男女主角的爱情开始升温。在浪漫的漫天灯光和温馨的双人对唱中,乐佩终于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莱德也完成转变,两人开始领悟到自己真正的追求。
时间:影片开始后62 分钟,时长8 分钟
2. 情节点2(最糟糕的事):分为三步,惊叫1:主角处于回归过去状态的危险边缘,她/他在第二幕所得到的一切都将失去;惊叫2:在情况不能变得更糟的时候,变得更糟了;惊叫3:当情况确实糟糕透顶时,进一步恶化。结尾出现180 度转变,此处也是全片的高潮部分。
时间:影片开始后约90—105 分钟
《长发公主》
惊叫1:葛朵上演一出“慈母救子”的戏,成功离间男女主角的关系,让乐佩重回自己怀抱。莱德也被抓进监狱,即将被绞死。乐佩觉醒,回忆起自己的身世,被葛朵囚禁。
惊叫2: 莱德在酒馆恶棍的帮助下逃离监狱,赶去高塔拯救乐佩,却被葛朵刺伤,生命垂危。乐佩以自由为代价,换取拯救莱德生命的机会。
惊叫3:莱德为了乐佩的自由,割断她有魔力的头发,壮烈牺牲。此处回应序幕中的弹射,以莱德的死亡回收情节A 的播种。葛朵得到报应,坠下高塔灰飞烟灭。就在观众都以为悲剧结尾的时候,乐佩的眼泪和头发一样显出魔力,让莱德起死回生。第二幕到此结束。
时间:影片开始后88 分钟
第三幕(时长3 分钟)
3.解决:主角真正改变了自己,他们的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切都转变了。如果是悲剧,一切都失去了。
《长发公主》
欢乐大团员,公主与失散多年的父母团聚,与莱德终成眷属,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酒馆的恶棍们也都实现了各自的梦想。
除了巴斯特的9 段结构之外,好莱坞还有一套被编剧们广泛使用的剧本结构,也是在三幕式结构的基础上延伸而来,就是布莱克[6]式剧本结构。布莱克把三幕式结构细分为15 段,笔者就以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Zootopia)》为案例,分析如何应用此结构。
第一幕(时长31 分钟)
1.开场画面:设定影片的基调、情绪、风格,介绍主要人物,并展现其前史。

时间:影片开始后1 分钟
《疯狂动物城》
以一台学生舞台剧开场,展现出一个从荒蛮世界进化而来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和睦相处的全新动物世界。主角——小兔子朱迪闪亮登场,大声宣布其梦想:成为动物城的一名警察,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主题呈现:通常是某角色(一般不是主角)和影片的主角交谈,提出问题或作出陈述(通常针对主角),而这个问题或陈述就是影片的主题。主题的描述一般不会很明显,可能是聊天时不太客气的批评,主角当时没当回事,但在后面会有深远的影响。
时间:影片开始后5 分钟内
《疯狂动物城》
狐狸小混混在台下的嘲笑以及演出之后朱迪父母对朱迪警察梦想的劝阻,揭露出在和谐社会表象之下的偏见。食肉动物的偏见在于凭借基因优势对食草动物仍然持有天生的蔑视——兔子怎么可能担当警察这种需要勇猛和力量的职业;食草动物对自身也存在偏见,认为应当顺应自然和天性的安排——兔子就应该当个种萝卜的农民。这里隐射出本片的主题——消除两大种族之间的偏见,也点明了朱迪真正追求的目标。
时间:影片开始后1—4 分钟
3.铺垫:描述主角及其所处世界的现状,展示主角的不足和缺陷,表现主角为了达成目标需要进行什么样的转变。并且要介绍或提示A 故事[7]中的每一个角色。
时间:影片开始后4—10 分钟
《疯狂动物城》
朱迪和狐狸小混混的一场干架,给朱迪留下了童年阴影,造成朱迪内心深处的自我矛盾,表面上特别反对歧视与偏见,骨子里却对狐狸和食肉动物持有戒心。为了达成真正的目标,朱迪必须彻底克服内心的偏见。此处也为影片高潮阶段朱迪和狐狸搭档尼克的决裂埋下了伏笔。
此段末尾朱迪一句“我就是不知道死心”描述出这只小兔子不屈不挠的倔强性格,所以才有了后来经历各种“死亡”训练之后,朱迪以第一名成绩从警校毕业,完成儿时梦想,真的成为动物城第一位兔子警官。
这一阶段,A 故事的重要角色也陆续登场,包括伪BOSS 狮子市长和真正的幕后大BOSS 绵羊副市长。并通过朱迪进城路上的华丽画面描绘出动物城世界的全貌。
时间:影片开始后4—12 分钟
4.推动(催化剂):发生在主角身上的某件事情使其感到震撼,这部分是影片中出现的第一次“剧烈打击”。
时间:影片开始后12 分钟
《疯狂动物城》
就职第一天,朱迪满怀憧憬走进警局,一腔热血正待大显身手,却被水牛上司派去贴交通罚单。第二主角狐狸尼克登场,不仅欺骗了朱迪的爱心,还道出朱迪不愿接受的残酷现实——动物城里大家相处得并不好,处处都是偏见。梦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朱迪深受打击。
时间:影片开始后15—25 分钟
4.争执:这部分发生在一个场景或是一系列场景里,主角在此时会对其要走的道路产生疑惑。
时间:影片开始后12—25 分钟
《疯狂动物城》
一场与小偷黄鼠狼的追逐戏好不容易让朱迪找到点儿做警察的感觉,却被上司骂的狗血喷头:“生活可不是什么卡通音乐剧,只要唱只小曲儿,你那无聊的梦想就会奇迹般实现,你就面对现实吧。”
争执从朱迪与尼克的对话一直延续到朱迪与上司的对话,都是让朱迪放弃虚幻的梦想,面对现实,可倔强的兔子一心只想当一名真正的警察,改变世界。
时间:影片开始后28—31 分钟
第二幕(时长46 分钟)
1.第二幕衔接点:主角主动做出选择,离开旧世界(正题),进入到第二幕中截然不同的全新世界(反题),开始新的旅程。
时间:影片开始后25 分钟
《疯狂动物城》
水獭夫人寻找失踪丈夫的请求,给了朱迪主动做出选择的机会,在绵羊副市长的帮助下,朱迪限时48 小时的破案冒险历程开始倒计时。影片进入第二幕。
时间:影片开始后32 分钟
2. B 故事:B 故事称之为“帮助者故事”,帮助推动、促使主角学到真正要学的,实现精神上的目标。一般而言都是爱情故事,同时也是承载电影主题的故事,有助于使原本非常显眼的A 故事衔接幕更加平滑。
时间:影片开始后30 分钟
《疯狂动物城》
从失踪案唯一的照片线索中,朱迪发现了尼克的身影,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聪明才智逼迫尼克加入破案二人组。本片B 故事正是朱迪与尼克这对欢喜冤家的拍档故事。
时间:影片开始后34 分钟
3.游戏:影片中的“大场面”和“激动人心的时刻”,是电影海报中的核心部分,电影预告片中的主要镜头来源。
时间:影片开始后30—55 分钟
《疯狂动物城》
已成为网红的树懒先生、向《教父》致敬的Mr.Big 以及与豹子司机的一段生死追逐戏,都是影片的游戏部分,同时也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朱迪与尼克在经历完这一系列同生共死的冒险之后,相互之间开始信任,彼此袒露内心创伤,友情逐渐升温。
时间:影片开始后37—53 分钟
4.中点:影片的分水岭,要么是主角得到了所有他以为他想得到的,取得伪胜利;要么是主角失去了所有他认为他想要的,其实是伪失败。不管是伪胜利还是伪失败,都拔高了主角日后成长的赌注(赏金加倍)。中点时刻和一无所有时刻表现出来的失败或胜利互为相反。从中点开始影片重新回到正题,气氛越发紧张,通常有倒计时出现。
时间:影片开始后55 分钟
《疯狂动物城》
在绵羊副市长的帮助下,朱迪和尼克调出监控录像找到关押所有失踪动物的医院,并发现动物失踪案的背后黑手原来是狮子市长。市长被捕,所有失踪动物被救出,朱迪如期破案,成为警局英雄,取得伪胜利。
时间:影片开始后68 分钟
5.坏蛋逼近:内部(主角的团队存在问题)和外部(真正的坏家伙开始发威)的邪恶力量合力对付主角,逐渐收紧。主角已经无处搬救兵,必须依靠自己。
时间:影片开始后55—75 分钟
《疯狂动物城》
朱迪在案情记者发布会上的发言,回应了开篇处的童年阴影,认为食肉动物的狂暴存在于其天性和基因之中,暴露出朱迪内心深处的偏见。此言一出,击中尼克的童年阴影,双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土崩瓦解,两人分道扬镳。
时间:影片开始后73 分钟
6.一无所有:表面上,主角彻底失败,各方面都是一团糟,伤痕累累,没有希望。这一时机通常是精神导师面临死亡的地方,也是主角发现自身潜力的地方,精神导师的死亡扫清了发挥主角潜力的道路。这一时机往往会出现“死亡气息”。
时间:影片开始后75 分钟
《疯狂动物城》
记者会之后,动物城世界的信任体系开始崩塌,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两大种族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朱迪理想中美好的动物乌托邦正在消亡。朱迪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万念俱灰,放弃梦想,辞职回家。
此段也出现了明显的“死亡气息”,一只麋鹿遭到一只发狂的北极熊攻击,生死未卜。
时间:影片开始后76 分钟
7.灵魂黑夜:黎明前的黑暗,主角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彻底被打败并承认自己的失败。在此之后主角终于吸取教训,想出解决方案。
时间:影片开始后75—85 分钟
《疯狂动物城》
朱迪承认自己的失败——不仅没能让世界更加美好,反而把它变得更糟;接受了开篇中父母提出的兔子宿命,回到兔窝镇干起祖业,成了一个卖萝卜的农民。
时间:影片开始后77 分钟
第三幕(时长18 分钟)
1.第三幕衔接点:黑暗并没有持续很久,解决方案终于浮出水面。通常在B 故事里,由于萌发了新主意、新灵感,或是出于爱人最后一刻的行为或是建议,主角找到解决方案。
时间:影片开始后85 分钟
《疯狂动物城》
造成朱迪童年阴影的狐狸混混如今已成为了父母的生意拍档,在他的道歉和忏悔中,两人冰释前嫌,朱迪内心深处的阴影和偏见在此刻终于消散了。主角完成最终的质变,并在对话中得到启示,导致食肉动物发狂的原因不是基因,而是一种叫“嚎叫花”的植物,终于,朱迪找到了那把Key。影片进入第三幕。
时间:影片开始后78 分钟
2.结局:主角颠覆旧世界,创建新世界,逐渐由低到高地处理掉所有的坏蛋,主要的“问题”之源(人或物)必须完全处理掉,以便建立新世界的秩序。
时间:影片开始后85—110 分钟
《疯狂动物城》
一番忏悔后,朱迪得到尼克的原谅,两人重新建立统一战线。
真正的幕后黑手浮出水面,一手策划种族分裂阴谋的原来是饱受狮子市长欺负的绵羊副市长。一场回应开篇舞台剧的苦肉计表演,朱迪和尼克录下绵羊的罪证。大Boss 哐当入狱,真相大白于天下。
时间:影片开始后79—92 分钟
3.终场画面:与开场画面相呼应,变化已经发生。
《疯狂动物城》
医生已经研制出“嚎叫花”的解药,发狂的动物恢复正常,动物城回归和谐社会。回应开篇的梦想宣言,朱迪认识到现实永远不可能像理想中那么完美,改变世界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朱迪为尼克带上警徽,狐兔二人组终于成为真正的拍档,B 故事到此完美收官。
时间:影片开始后92—95 分钟
透过这两部电影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哪一套剧本结构模式,都紧紧地围绕着角色、目标、障碍这三个核心的故事要素进行设计。如果三幕式的基本框架是一条脊椎,那些细分出来的结构就是从脊椎延伸出来的躯干骨骼,引导编剧根据各部分躯干功能的不同,把不同的肌肉和组织(角色、事件)附着在骨骼上,最终结构、角色、情节紧密交织、血肉相连。你无法独立地拆分它们,因为它们变成了一个有生命力的整体。
也许有人会问这样的结构模式是不是过于公式化了,会不会有碍于创意的发挥,让故事落于俗套。借用罗伯特·麦基的话来解释:“是原理,而不是规则;是永恒、普遍的形式,而不是公式;是原型,而不是陈规俗套”。上面展示的这些结构就像科学原理是通过人类不断观察自然现象总结而来一样,是这些编剧大师们从无数成功的故事案例中总结出来的潜在原则,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成为行之有效的工具。虽然故事的内容变幻无穷,但万变不离其宗。
如果你正好想讲一个好故事,不妨用这些工具来试试。
(作者单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优漫卡通卫视频道)
【注释】
[1]罗伯特·麦基(Robert McKee):著名剧作家、导演以及写作导师,其著作《故事》是编剧行业中最畅销的教科书之一,他创办的“故事”培训班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故事与写作机构。
[2]伯比特·巴斯特(Bobette Buster):好莱坞编剧,迪士尼编剧顾问、客座教师。
[3]情节A 又叫“麦加芬母题”,通常是指在一部悬疑影片的情节开始时,能让观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快地进入情况的中心戏剧元素。如某一个物体、人物甚至是一个谜面。
[4]此片情节A 是指莱德因盗窃王冠引发的亡命旅程。
[5]情节B 指角色的情感历程,也被称为角色弧线。
[6]布莱克·斯奈德(Blake Snyder):好莱坞专业电影编剧,其系列著作《救猫咪》三部曲是编剧行业畅销的教材书籍,其总结出来的布莱克式剧本结构被好莱坞编剧广泛使用。
[7]A 故事是指影片表面上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是角色追求其实体目标的故事。例如本片A故事是朱迪成为一名警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