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导演把握影片的能力要求高

4.对导演把握影片的能力要求高

“故事板式”的分镜方式,还有一点就是对导演整体把握影片的能力要求很高。导演一定不要谨毛失貌。有的时候,我们的导演经常会局限在某一个环节,而忘掉对影片进行整体性把握。尤其是和很多优秀的创作者一起工作,因为每个创作者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都非常优秀,比如有的特别擅长造型设计,有的特别擅长设计极具视觉冲击的镜头,有的在场景设计上有天马行空的点子,怎样把这些优秀的创作灵感和风格统一到一部影片中,非常考验导演对影片整体把控的能力。最后一点,“故事板分镜方式”可以让导演更加关注影片故事本身。编、导、演、服、化、道、摄、录、美,对于实拍电影来说,分工已经很清晰了。但对于像“宫崎骏”这样一把抓的导演来说,可能很多环节都要在“分镜”体现出来,所以不会集中精力推敲故事。当用了“故事板”式的分镜,导演实际上“借板”可以更多地发挥其他环节的艺术家的才华,而自己专注于故事、人物、表演上了。

综上所述,“故事板”是因为早期分镜师为了能让导演及创作组更直观地了解影片的细节发明的一种以“板”为载体的创作方式,现在这种方式又被更直观的“动态分镜”慢慢替代。不过,前面我已经讲了“故事板”不是分镜的结果,它是一种创作的理念,因为一开始我们很难拿到一个完整的可视觉化的文字脚本。在视觉化的过程中,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我们的确需要把每天想到的对影片有帮助的一些灵感画出来或写出来,然后贴在“板上”和同事们一起交流、碰撞、不停地完善,这是“故事板”对现代商业电影创作最有价值的地方。当然,“故事板式分镜”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这种流程式的创作很难有鲜明的作品个性,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流程化”“体系化”制造出来的作品是个“没有错误”的作品,当然“没有错误”不等于“精彩”。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分镜”和“故事板”还是有所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