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医疗废物的特性

1.1.2 医疗废物的特性

医疗废物具有感染性、毒性、腐蚀性和可燃性等危险废物特性。但其最主要的危险废物特性是感染性。感染性废物主要是考虑到此类废物对环境和人员具有较大危害,存在着较高的将病原微生物传染给与其相接触人群的风险,引起大面积的二次交叉感染,所以应严格控制,特别是将传染病院病区生活垃圾也定义为医疗废物。病理性废物主要包括诊疗过程中产生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也包括病理性标本,基于伦理道德观念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大型人体残肢送火葬场焚烧处理。损伤性废物主要包括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锐利器具,各种针具,以及手术器械、玻璃安瓿和其他玻璃物品等,这类锐器离开医院后,如不进行有效管理,也极有可能对废物处理处置人员和普通民众造成身体伤害,并进而引发相关疾病的发生。药物性废物主要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一般性药品,致癌、致畸、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及血液制品的批量过期药物,患者使用后残余的药物。这类废物对人群和环境具有较大的潜在危害,如果处置不当,直接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进入环境后有可能污染土壤,水体或空气,更有甚者,有些不法人员直接收购药品,经过包装后,再次流入社会,造成对患者的极大危害。化学性废物主要指医用的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医疗机构化验室和有关医学实验室废弃和使用后的试剂等,含汞类废物被划归在此类废物中。

此外,在遭遇重大疫情时,感染性废物的类型及数量会大幅激增,且具有极高的传染性。以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期间医疗废物为例,具体应包括: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点产生的医疗废物、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没有废水处理系统的医疗机构消毒后的患者排泄物;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或疑似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被确诊或疑似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如废弃的棉签、纱布,一次性卫生用品和一次性医疗器械等;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教学、研究等医学活动中产生的标本菌种、培养基等。另外,医疗机构在诊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的发热门诊和病区(房)产生的垃圾和废物都要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医院设立隔离区的,隔离区产生的垃圾和废物也要纳入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为了消除医疗废物的感染性,以便保护环境和保护人体健康,多年以来国际上通常采用焚烧的方法进行处置。但是,医疗废物焚烧过程中容易产生二噁英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其中,二噁英被称为“地球上毒性最强的毒物”。它是一种含氯的强毒性有机化学物质,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只有通过化学合成才能产生,是目前人类制造的最可怕的化学物质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WHO)一直在致力于将医院废物视为特殊废物进行管理,积极倡导各国建立完善的医疗废物处置和全过程管理体系,以确保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旨在不断探索可持续的医疗废物处置技术和切实高效的医疗废物管理措施,推进最佳可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医疗废物无害化管理和处置进程。

实际上,世界各国针对医疗废物的定义具有相似性,如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认为医疗废物是指为人或动物提供诊断、治疗和免疫等医疗服务以及医疗研究、生物试验和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危害性或可能产生多种健康风险(具有传染性或者潜在传染性)的固体废物。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为了推进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中国针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实施了立法。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80号令)中指出,“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城镇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城市为核心的医疗废物管理体系,医疗废物无害化安全处置能力不断加强,但针对边远地区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仍存在诸多问题。边远地区特指距离最近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运输距离相对较远(如超过200 km),交通不便,且本区域医疗废物产生量较少(如低于1 t/d)的地区。边远地区因基本属于较为落后地区,医疗机构主要以卫生院、诊所等为主,很少开展大型的手术等。因此,在废物产生类型上病理性废物较少,主要以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为主,包括可识别人体组织、血液制品、患者或动物排泄物,棉签和其他类似的来自诊疗中心的废医用针头、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碎玻璃及其他医用锐器等。基于边远地区医疗废物的危险特征,最好是以感染性废物的控制为主,以减少医疗废物传播疾病风险;在处理技术方面,优先考虑非焚烧处理技术。

医疗废物的毒性、腐蚀性和可燃性等其他危害特性可能对土壤、水体、大气等自然环境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同时,医疗废物处置不当也会对公众健康包括医疗职业工作者的健康构成威胁。比如,就职业健康风险来说,美国880万医疗服务人员中每年有100人次锐器损伤事故发生,许多人因此感染艾滋病和B型肝炎等疾病。不断上升的因医疗废物转移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给人体健康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威胁。

因此,就医疗废物而言,消除其感染性是保护人体健康的首要目标,但是医疗废物的处置过程中如果设备技术水平低下,管理措施不完善,还会产生严重的二次污染。如焚烧过程中会产生二噁英、酸性气体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医疗废物非焚烧处理过程中也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VOCs)、恶臭等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