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医疗废物信息化未来发展前景

7.7 医疗废物信息化未来发展前景

当前是互联网时代,国务院正在大力推行“互联网 政务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加强全过程管理,才能从源头控制、过程监管、末端达标处置等多个环节解决好医疗废物处置的管理问题。未来,医疗废物的收运及处置需求将有更快速的增长。为此,就下一阶段的医疗废物发展前景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物联网标准规范体系将更加有利于全国推广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处置利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医疗废物流失、虚假瞒报、超时收运、非法转移、数据造假等监管问题。考虑到医疗废物物联网须接入复杂异构的相关硬件,而硬件接入要有标准端口协议,因此要保证软件系统应用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前端物联网设施异构网络整合要求,这就需要建立统一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物联网标准规范体系,借助物联网转换模块和转换程序,提供统一的接入标准,实现软件系统在物联网设备上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2)以“互联网+”模式服务社会实现医疗废物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应用

医疗废物的管理数据化、智能化运行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连接大数据,运用大数据,对区域内的医疗废物进行科学、高效、环保的运行处置。建立适应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需要的环保信息化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生态大数据价值的挖掘和应用,使生态环境监管更精准,生态环境工作更高效,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更便民。

3)深度融合各部门医疗废物监管模式将严格执法与创新思路并举

在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涉及卫生、环保等多个部门。横向上,卫生部门侧重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医疗废物管理以及处理、处置的疾病防控;环境保护部门侧重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管理和相关环境污染防治。各级卫健、生态环境部门应各司其职,形成责任明确的分工联动合作体系,强化责任归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医疗废物按规定分类、收集、转移、贮存和无害化处置。同时,积极创新、探索医疗废物监督管理的新思路,加强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处置信息共享协调,全面提升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4)加强医疗废物处置应急能力建设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宣传培训

目前,我国医疗废物在收集处置能力、监管能力和应急能力等方面仍存在短板。为落实党中央有关要求,加快补齐医疗废物收集处理短板,迫切需要统筹全国医疗废物置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加强医疗废物收集处置、重点区域协同处置、信息化监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加强对医疗机构尤其是广大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和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意识,准确传播医疗废物的相关知识,建立包括医疗废物管理人员、临床科室在岗人员、临床科室新上岗人员及后勤保洁人员的岗位培训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环境保护和法律意识,自觉抵制对医疗废物的不当处理行为,强化医疗机构的管理意识,帮助医务人员自觉做好废物的规范处置工作。同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形成群众积极参与的社会合力,共同监督与管理医疗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