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医疗废物源头分类技术需求
医疗废物的源头分类往往不是单一的,在考虑源头分类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分类技术的适用性。实施切实可行的源头分类,以便规避风险,减少二次污染,实现医疗废物无害化安全管理和处置。
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全过程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流程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对医疗废物的收运处置流程两大部分。
医疗机构内部对医疗废物从产生源头分类收集、转运和暂存,需要登记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或重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到医疗机构收集交接和转运,也需要登记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或重量、交接时间、处理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
1)医疗机构信息化技术需求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作为医疗废物产生的主要源头,大部分采用纯人工操作实现内部医疗废物交接、转运、登记等环节的管理,传统的交接登记形式通常无法达到现代化医院管理的要求,也不利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医疗废物收集及处理处置信息。若人员操作不规范,则难以追溯责任人,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更难以实现源头追溯,具体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
(1)包装。标签随意无条码,包装容器密闭不严。
(2)重量。每个科室均配备一个弹簧秤,但称重误差大。
(3)记录。在纸质表单上手工记录,记录不全、字迹不清、纸质保存难。
(4)追溯。手工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烦琐,追溯困难。
(5)人员。医疗废物收集暂存操作基本由外包物业员工承担,规范化操作依靠员工自觉性,医院管理部门较难监管。
2)医疗废物处置机构信息化技术需求
医疗处置机构链条包括医疗废物收集单位、医疗废物运输单位和医疗废物处置单位。不同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其信息化技术需求主要在于医疗废物交接、转移、运输、出入库等环节的管理,与医疗机构现有管理模式类似,绝大部分采用纯手工操作和纸质档案管理,同样存在若操作人员不规范、废物称重存在误差、出入库台账混乱等问题,导致医疗废物流失追溯困难,处置台账底数不清。另外,医疗处置机构会因信息渠道不畅或延迟,导致医疗废物不能及时收运,出现转运频率低、贮存时间长、违规自行处置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