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 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置设施
《巴塞尔公约生物医疗和卫生保健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技术准则》指出,感染性废物消毒处理后,可按与生活垃圾处理相同的方法处置。新冠疫情之前,机械炉排式垃圾焚烧炉用于处置感染性医疗废物的方法已在国内外开展了成功应用实践。挪威奥斯陆市克拉梅特斯鲁(Klemetsrud)生活垃圾焚烧厂利用机械炉排式焚烧炉处置感染性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掺烧比不超过生活垃圾的5%。日本2009年H1N1新型流感病毒疫情期间发布《新流感废物管理措施指南》指出,如果担心感染性废物数量超过处置能力时,可与市政当局等讨论市政垃圾焚烧设施接收的可能性。我国上海市自2014年起利用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应急处置医疗废物。新冠疫情期间,汕尾、东营、莆田、珠海、仙桃五地自2020年1月底、2月初开始采用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处置医疗废物(图6-5)。2月中旬,武汉市动态开放两座炉排式垃圾焚烧设施用于医疗废物协同处置,提供了颇具规模的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实现连续70 d协同处置医疗废物约7 000 t。
图6-5 2020年1—2月我国部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对比
生活垃圾焚烧过程的处理温度要求与医疗废物焚烧相近,从炉内处理环节看,两者具有协同的可能。但是,两者在炉前处理的程序和方法上显著不同,使得处理过程对病原体扩散的控制能力有显著差异。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通过“分流—消毒—强化包装—改进投加工艺—负压—卫生防护”等六重屏障,可以有效防范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应急处置医疗废物过程的感染性风险:①分流: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优先处置疫情医疗废物及其他感染性废物,尽量不将感染性医疗废物送往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处置。②消毒:对送往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应急处置的感染性医疗废物,在包装、转运、处置的相关环节加强消毒处理,降低感染性风险。③强化包装:通过强化包装(如双重塑料袋包装后再用一次性纸箱包装、胶带缠封)可以降低抓料过程的破损概率。④改进投加工艺:通过设立单独卸料口(如可通过检修电梯直接翻斗进料)、改用弯钩和网兜配套抓料(不用抓斗)、视频监控指导精细化投料、缩短在垃圾料坑停留时间等操作降低医疗废物包装破损可能性。⑤负压:对垃圾料坑严格实行“微负压”环境。⑥卫生防护:加强操作工人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培训,有条件时可以选调有医疗废物处置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处置。
案例:为应对医疗废物焚烧设施检修停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状态,2013年,上海发布《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1/768),规定了应急情况下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协同处置医疗废物的入炉要求。2014年年初,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绿化市容局的支持下,上海某公司完成《上海市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保障预案》,并在老港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预处理车间完成医疗废物周转箱装卸区、清洗消毒区、堆放区以及污水收集等配套设施建设,在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完成医疗废物卸货区、上料电梯、医疗废物进料装置以及卫生防疫控制等配套设施建设。应急处置设施经专家验收通过后,上海市利用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第一次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工作于2014年2月启动。2014年至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医疗废物应急处置量分别为0.085万t、0.193万t、0.463万t、0.756万t、0.931万t、1.449万t。应急处置过程按照《上海市医疗废物卫生管理规范》和《医疗废物管理有关物品消毒方法》进行卫生防疫控制,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合焚烧每小时比例控制在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