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2025年09月26日
6.3.1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利用集中处置设施进行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是响应最快且风险最低的方式。通过启用备用生产线、备用设施,或延长设施的运行时间等形式,可快速实现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供给。同时,邻近城市的集中处置设施可互为应急能力补充。然而,新冠疫情发生之前,我国诸多大城市仅有一座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且处于满负荷或超负荷状态,并未配置备用生产线或备用设施。以武汉为例,新冠疫情发生之前,其唯一的医疗废物焚烧设施,处置能力为50 t/d,负荷率达到90%以上,几乎无力满足突发疫情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置需求。在这种形势下,部分城市充分挖掘集中处置设施的处置能力,通过新建或启用生产线、延长设施运行时间的方式来提高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如武汉于2020年2月快速新建了一座30 t/d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理中心,极大缓解了疫情期间的医疗废物处置压力。亦有部分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的城市医疗废物送至邻近城市的集中处置设施进行处置。如新冠疫情暴发之初,在武汉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极度短缺的情况下,武汉市的部分医疗废物跨市运送至襄阳市处置。
案例:2020年2月初,武汉市各大医院的医疗废物开始出现积压的情况,形势异常危急。2月7日,武汉市政府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果断决定,用15 d时间在武汉快速建设一家处理能力为30 t/d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理中心。通常情况下,30 t/d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建设周期约为10个月,而武汉千子山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中心的建设团队在10 h内完成建设方案,3 d内完成工程设计图,8 d内完成主设备吊装和管线铺设(图6-3)。2月22日下午,三条10 t/d的高温蒸汽处理线正式投产运行,提前31 h,全面完成原计划15 d完成的建设任务,并投入运行。
图6-3 武汉千子山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