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 医疗废物微波处理技术
5.6.2.1 案例单位概况
技术案例选择在江西某公司,主要处理感染性和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理规模5 t/d。公司定员16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技术人员5人,一般人员6人。技术人员中环境科学专业人员3人,化工专业1人,工程管理专业1人。
微波处理技术案例研究现场如图5-19所示。
图5-19 微波处理技术案例研究现场设备情况
5.6.2.2 处理设备
1)主体设备
主体设备为医疗废物微波消毒设备,可实现自动运行,包括上料系统、破碎系统、微波消毒系统、出料系统、蒸汽供给系统、废气处理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
主要设备参数如下:规格型号:MDU-5B;设计能力:5 t/d;数量:1台。
微波消毒设备技术参数如下:
尺寸:7 615 mm×2 840 mm×3 551 mm;医疗废弃物处理量/能力:5 t/d;功率:115 k W;消毒温度:95~100℃;微波总功率:12 k W;杀菌对数值(ATCC9372生物指示剂):≥4。
2)二次污染控制设备
(1)污水处理设备。
设备名称:GA-MBR一体化反应器。
规格型号:定制。
设计能力:处理污水1 t/h。
数量:1套。
(2)废气处理设备。
①设备名称:方形旋流塔预处理设备。
规格型号:AH-XL-10000。
设计能力:处理风量10 000 m3/h。
技术参数:尺寸:1 350 mm×1 100 mm×3 300 mm;功率3.7 k W;循环水量:0.5 t;吸收液:3‰小苏打溶液。
②设备名称:UV光氧催化净化设备。
规格型号:AH-UV-10000。
设计能力:处理风量10 000 m3/h。
技术参数:尺寸:1 400 mm×1 100 mm×1 250 mm;功率:3.6 kW;UV波段:DUV。
5.6.2.3 运行管理
在微波消毒处理设施运行过程,及时检查医疗废物接收情况、检查医疗废物卸载情况、检查医疗废物贮存情况、检查医疗废物清洗消毒情况,确保进料单元、破碎单元、出料单元、处置过程、废气处理单元、废水/废液处理单元、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单元、过程控制单元稳定运行。
微波消毒处理过程运行的工艺参数:采用微波消毒处理工艺时,微波频率应采用(915±25)MHz或(2 450±50)MHz。消毒温度应≥95℃,消毒时间≥45 min;采用微波与高温蒸汽组合消毒处理工艺时,微波频率应采用(2 450±50)MHz,压力≥0.33 MPa,温度≥135℃时,消毒时间≥5 min。微波处理设备周围设置屏蔽阻挡微波扩散,并应设置具有自动报警功能的即时监测装置,防止微波泄漏对操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
消毒效果方面,采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为生物指示剂,确保其杀灭对数值≥4.00,总体要求必须满足《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与标准》(GB 15981—1995)与《医院卫生消毒标准》(GB 15982—2012)的要求。监测频率为2次/年。
污染防治设施配置及处理管理方面,微波消毒系统废气主要成分为恶臭气体(臭气浓度、氨、硫化氢)和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进料口设置有密闭集尘罩,使得破碎在密闭环境下进行,同时使微波消毒系统内部形成微负压状态,防止恶臭气体逸出。设备进料时开启风机,经风机将破碎及微波消毒的恶臭废气抽出,抽出的废气经二级过滤膜过滤和活性炭吸附净化后引至25 m高排气筒排放。废水由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MBR系统)+消毒处理达标后部分回用于生产,其余(约2.95 m3/d)外排。
5.6.2.4 管理实践经验借鉴
医疗废物微波消毒处理技术设备投资最小,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运行操作简单,处理周期短、高效,微波作用较为节能。
1)污染区的管理
医疗废物暂存区、上料区为污染区。为降低职业感染的危险,该单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组织管理及防护管理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每年对工作人员定期体检,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工作人员的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要求工作人员每日采用含氯消毒液使用高压水枪冲洗,保证适宜的温湿度。启用车间的负压装置保证工作区域通风换气。保证新风首先通过人员工作场所。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器械时,做到盖好盖子,防止消毒剂挥发刺激性气体的挥发。
2)电磁辐射防护的管理
微波消毒车间设有微波泄漏在线检测系统,一超过设定值将停机报警,微波消毒设备的夹心彩钢板制作的仓体为辐射管制区,设备运行期间不可打开仓门,或进入设备仓体内部。定期做电磁辐射的检测,确保电磁辐射的功率密度满足国家电磁辐射相关防护法规的要求。
要求工作人员每天用75%酒精擦拭消毒操作台。启用车间的负压装置保证工作区域通风换气。启用空调系统保持车间温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