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适用性分析与评估

2.1.3 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适用性分析与评估

根据医疗废物优化处置技术指标体系中所确定的23项指标,在进行系统的评估和比较前,首先针对集中技术之间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论述和比较。

1)处置对象适用性比较

医疗废物处置技术的适应范围是进行技术应用的基础,不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适用范围见表2-1。

表2-1 不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适用范围

(续表)

2)技术规模适宜性比较

焚烧工艺较适合规模较大的医疗废物处置和危险废物处置。10 t/d以上的医疗废物处置和危险废物处置往往采用回转窑焚烧等技术。但对于小规模医疗废物焚烧设施(如3 t/d、5 t/d),其所有工艺环节(如尾气急冷、脱酸、袋滤等)都与大规模焚烧设施类似,但实现起来有较大的难度。实际上,仅配置国家标准要求的焚烧尾气在线监测装置就需要100万元左右的投资。而小规模焚烧设施来料不稳定,3 t/d规模全额收集实际上往往仅1 t/d左右,难以实现稳定连续运行。再加上对尾气处理工艺造成的影响波动较大,频繁的起炉和停炉间歇导致污染严重,维持燃烧需要的辅助燃料成本极高。因此,小规模的焚烧设施实现医疗废物的焚烧并达标排放只具有理论上的可能。另外,中国已经加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未来将要求焚烧二噁英排放标准如从现有的0.5 ng TEQ/Nm3提高到0.1 ng TEQ/Nm3,这对于小规模焚烧设施带来的压力是毁灭性的。对于小规模医疗废物处置项目,高温蒸汽、微波、化学和高温干热等处理技术因其可以间歇运行、运行费用低、适应性强、二次污染少、不产生二噁英等污染物、易于操作管理、工艺运行效果稳定等优点,比较适用于小规模的医疗废物处置。

3)技术可靠性比较

焚烧处置技术对不同的废物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因其能使医疗废物处理达到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和彻底毁形的处理目的而得到较大的应用。然而,目前国内在运行的热解技术设备水平难以支撑其设备的可靠性。我国医疗废物热解焚烧门槛低,技术不成熟,市场混乱,实际运营中往往偏离原设计的理论焚烧工艺,运行效果差。根据未来发展需要,这些技术大部分属于面临改造或者淘汰范围。而对非焚烧处理技术而言,不同技术针对医疗废物的处置有其不同的适应性。因此,应按照技术设备可靠程度综合考虑(操作水平、分类水平、技术水平、消毒效果)。

4)技术污染物排放比较

焚烧处置技术在处置医疗废物的过程中产生二噁英以及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尤其是在废物来料不稳定的情况下,会造成尾气净化方面的诸多问题,环境风险较大。非焚烧处理技术是对焚烧技术一种积极的补充,其间歇式的运行方式和工艺特点使该技术具有操作灵活、运行简单、处理成本低廉的特点,更适合产生量较小、来料不稳定、小规模医疗废物的处理。与焚烧技术相比,非焚烧处理过程的温度最多不超过200℃。医疗废物中塑料等含氯高分子化合物的物质不会分解,所以不会产生二噁英类致癌物质,可以实现二噁英的“零排放”。

5)技术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比较

同焚烧技术相比,非焚烧处理技术在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都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从建设成本来看,非焚烧处理设施因其不具有类似焚烧处置技术所应具备的复杂的尾气净化系统,因此其建设成本较低,同等处理规模的相比,建设成本仅为焚烧处置设施的1/2。从运行成本来看,一般情况下可认为非焚烧技术处理消耗的燃料、动力和原辅材料成本是焚烧技术的1/4~1/3,较低的运行成本使该技术更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产生的废水、废气量小,易于处理,处置效果保障程度较高。非焚烧处理技术不改变医院内部现有的分类包装收集体系,不能纳入其处置体系的废药品、化学性废物、病理组织类废物往往所占比例较小,且一般都有相应的处置体系,也没有纳入焚烧体系。该技术尤其适合于3 t/d、5 t/d等小规模医疗废物处置项目。

6)技术管理匹配性比较

无论是焚烧处置设施还是非焚烧处理设施,在管理方面都处于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为了规范焚烧处置设施的工程建设,环境保护部先后于2004年和2006年分别颁布实施了针对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以及非焚烧集中处理的工程技术规范,从建设和运行两个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相对而言,焚烧设施因工艺复杂需要较高的运营操作水平,而非焚烧技术的局限性在于它不是一种广谱的处置技术,对于药物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不适用,因而非焚烧技术的应用需要医院内部具备严格分类管理程序。卫生部门和环保部门已颁布多部行业规章,对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和收集进行了严格规定,从源头减少了废物量和有害成分。因此,非焚烧技术需要较高的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和全过程监管能力,以便解决不同处置技术的适用性问题。

7)不同处置技术的综合性比较分析

经总结前面章节关于焚烧和非焚烧处理技术的评估与分析,现结合技术优化的23项指标,对我国目前应用以及潜在应用的主要医疗废物处置技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见表2-2。

表2-2 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方法对比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