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 医疗机构信息化应用

7.6.1 医疗机构信息化应用

7.6.1.1 应用单位

选择南方某两个医院开展医疗废物信息化应用案例。

7.6.1.2 处置规模

南方某医院Ⅰ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医疗区占地面积近5万m2,总建筑面积近17万m2,展开床位2 300张,编设65个专业科室、35个教研室。医疗废物日产生量约为损伤性200 kg、感染性1 800 kg、病理性20 kg、药物性10 kg。

南方某医院Ⅱ创建于1941年,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国首批百佳医院。医院设置诊疗科目111个,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4个,国家中医重点学科4个。南方某医院2医疗废物日产生量约为损伤性1 000 kg、感染性3 300 kg、病理性40 kg、药物性20 kg。

7.6.1.3 信息化建设内容

1)主体设备

南方某医院Ⅰ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置主体设备清单及操作示意图分别见表7-1、图7-6a。

表7-1 南方某医院Ⅰ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置主体设备清单

南方某医院Ⅱ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置主体设备清单及操作示意图分别见表7-2、图7-6b。

表7-2 南方某医院Ⅱ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置主体设备清单

(续表)

图7-6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置照片

2)主体设备参数规格

(1)便携式信息采集终端。该终端应用于部分没有安装医疗废物收运专用电梯的楼体,在这些楼体的污物间放置了这款便携式的回收设备,用于科室医疗废物的回收,外观小巧,移动方便,功能齐全,便于清运工收集医疗废物。由手持PDA搭配蓝牙便携秤组成。手持设备主要用于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在医疗废物收集的时候做人员身份认证、获取蓝牙秤的医疗废物重量、出入库以及溯源查询使用。便携秤主要起着称重的功能。前端收集的医疗废物数据会通过手持PDA实时传输至医疗废物管理平台。这款设备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医疗机构,搭配现有的推车使用。便携式信息采集终端设备如图7-7所示。

图7-7 便携式信息采集终端设备

设备具有以下特点:①PDA扫描识别认证身份,全触摸屏操作;②GPS定位,实时传输采集数据;③智能称重,自动出码;④便携手提,蓝牙数据传输;⑤信息自动上传,平台监控。

(2)医疗废物采集信息运输终端。该终端应用于院内配有医疗废物收运专用电梯的楼体,配备电动助力推车,清洁员使用这款设备对整栋楼的医疗废物进行收集,设备自带称重、打码、医疗废物交接等功能于一体(图7-8),回收的医疗废物信息经该设备自动上传至监管平台。设备采用全封闭式设计,推车集信息采集与称重于一体,一般一栋楼(医疗废物专用电梯)配备一台这样的推车就能满足整个楼层的医疗废物收运工作,同时可以用于入库、出库等操作。电动助力,操作人员可以自由配速,方便医疗废物收集人员使用。

设备具有以下特点:①扫码身份认证,全触摸屏操作;②GPS定位,实时传输采集数据;③热敏打印,智能称重,自动出码;④信息自动上传,平台监控。

图7-8 医疗废物采集信息运输终端

图7-9 密闭式医疗废物源头分类箱

(3)密闭式医疗废物源头分类箱。手术室、外科等有感染性风险的科室配置了这款采用封闭式设计的源头分类收集箱,可以防止感染传播。医疗废物投放及清理通过刷卡权限开门,避免旁人接触医疗废物,自动称重出码。自动称重出码功能,减少收集环节,降低人工出错频率,提升数据精准度,有效提升监管力度。密闭式医疗废物源头分类箱如图7-9所示。

设备具有以下特点:①刷卡授权开门,只进不出;②溢满报警,防止二次污染;③智能称重,授权清运,自动出码;④信息自动上传,平台监控。

(4)医疗废物智能溯源校准仪。其放置在医院总暂存间,用于对便携式、推车和分类箱收集的医疗废物进行出入库及溯源查询管理,同时可以对源头收集的医疗废物进行重量校准复核,可追溯医疗废物是否遗失,泄露等情况。

设备具有以下特点:①数据核验,医疗废物出入库管理;②职能称重、数据上传;③热敏打印,自动出码;④信息自动上传,平台监控。

(5)医疗废物智能监管平台。通过建立医疗废物智能监管平台实现对废物“产生—收集—转移—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该平台集实时监控、业务流转、数据共享、预测预警、科学决策和服务管理等功能一体化。平台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分为PC桌面端、移动端APP、移动端微信小程序三部分,主要功能包括医疗废物出入库管理、查询统计管理、医院信息管理、废物交接管理、设备状态监控、GIS地图管理等。实现医疗废物数据在线采集、数据自动审核、废物转移全过程监控、多模式可视化统计分析等功能,使政府、企业、公众均能详细了解医疗废物的来龙去脉,医疗废物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PC桌面端平台软件界面如图7-10所示,移动端APP界面如图7-11所示。

图7-10 PC桌面端平台软件界面

图7-11 移动端APP界面

7.6.1.4 信息化运行成效

南方某医院Ⅰ和南方某医院Ⅱ均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配置了不同型号的医疗废物专用收集设备。通过这些设备采集的医疗废物信息实时传输至信息化管理软件平台上,从医疗废物的收集、暂存入库、出库交接、处置运输等环节建立起了医疗废物防控物联网络,形成了收、储、运于一体,信息互联互通的医疗废物管理“一张网”。

基于前端硬件设施的数据采集,在软件管理平台能实时对院内的医疗废物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和数据报表的导出,告别了手工登记、手工累计的传统模式的数据管理,使数据更精确、更真实;通过预留数据接口可实时与卫监、环保等监管部门进行数据对接与上报。

全过程管理及智能化控制流程如图7-12所示,医疗废物清理人员、科室医护人员、出入库管理人员等角色都分配有各自的二维码信息,从清理人员扫码清运,到产废科室扫码与护士交接,交接信息打印并生成二维码,到达暂存间之后扫描暂存间的二维码进行出入库,整个流程都通过扫码的方式进行流转,实现了医疗废物收运、入库、出库等环节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对超时未回收、超时未入库,重量不符等信息进行预警预报,同时结合视频监控等方式,防止了医疗废物的流失,完善了医疗废物的溯源管理,实现了从医疗废物的产生、院内暂存到处置清运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图7-12 全过程管理及智能化控制流程

7.6.1.5 设施运行管理方案

1)设施运行稳定性

医疗废物智能监管平台采用J2EE标准的分布式体系结构设计,使应用系统具有平台独立性,可以在任何符合J2EE规范的应用服务器中部署,提高系统的可部署性,降低维护和管理成本。整体项目的运行结合信息系统项目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标准,建立了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并对各软硬件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检查,包括检查数据状况、检查应用配置、设施运行情况以及进行必要的补丁升级等,以便提前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出现故障无法修复的或无法正常运行的系统,提供替代设备以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2)维护管理要求

根据日常管理工作需要安排至少1名专职维护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确保软硬件设施处于无故障运行的状态,应由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工作人员担任。能够进行网络、操作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的安装和维护工作,进行系统功能、实时性能监控和必要的状态检查;应定期备份数据,能够在系统中断、运行瘫痪的情况下,及时排除相应故障,避免或尽可能降低系统损失;另外,还应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提供合理的扩容、改造建议,确保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质量控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须对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要有项目实施组织、项目实施管理计划、项目进度计划、项目验收计划等方案,确保项目质量。成立相应的项目组,并指定专职的项目责任人负责项目协调和调度工作。明确项目过程中质量保证的需求;明确质量保证的内容(对象);明确项目组中质量职责;明确实施质量保证的策略和方式、方法;明确实施质量保证的切入点(质量保证的时机);明确质量保证的物资资源和人员投入;明确项目过程中质量保证的支持环境;明确质量过程的提交物。

4)物料与能源消耗

医疗废物智能监管平台物料消耗主要是二维码不干胶标签、医疗废物包装袋等,其中成本价格低廉,属低值易耗品可忽略不计。能耗种类主要为电能,能耗较大的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和机房网络设备等,按24 h工作预计耗电量约为20 k W·h,便携式信息采集终端、医疗废物溯源校准仪等属于低耗电设备,按照每日工作8 h预计耗电量约0.5 kW·h。

5)应用评价结果

医疗废物源头分类收集及处置技术以创新的物联网管理手段,从医疗废物的收集、暂存入库、出库交接、处置运输等环节建立起了医院内部的医疗废物管控网络,告别了手工登记、手工累计的传统模式的数据管理,使数据更精确、更真实。实现自动化、可量化、可视化、远程化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使得医疗废物管理水平有了质的发展。

医疗废物智能监管平台从业务处理的角度,提升了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效率,更具科学性,从监控的角度,规范了医疗废物管理业务流程,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人为或非法行为的出现,从自动化的角度,其是成为最终智能化管理的起步点和关键点。

传统方式与信息化方式效果评价结果如图7-13所示。

图7-13 传统方式与信息化方式效果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