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优化
2.2.2.1 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选择模式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卫生事业水平以及环境意识差异较大,医疗废物处理的技术经济条件各异。因此,如何更好地扬长避短,切实发挥相应处置技术在区域医疗废物处置中的应用,应该成为我国确定医疗废物处置技术选择的依据。我国医疗废物处置技术的选择应遵循多种技术并举、安全处置的原则。总结过去医疗废物管理的经验教训,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医疗废物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和实施需要,提出如下建议:
(1)对于处置规模较大(>10 t/d)的省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兼顾处置医疗废物),采用以回转窑为主的焚烧处置技术;对于已经建设完成的采用热解焚烧处置技术的市级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其工作重点应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确保该类设施在今后的更新改造和完善过程中,按照前面提到的处置技术优化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切实保证处置设施的建设水平;另一方面,应重点从管理入手,切实推进该类设施的规范化运行和管理,实现在安全处置医疗废物的同时,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2)对于处置规模不大(<10 t/d),特别是3 t/d、5 t/d等小规模医疗废物处理的项目,在项目建设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选用非焚烧技术,保证设施建成后运行的灵活性和经济性。同时,还要对非焚烧技术设备市场进行规范,避免重复热解焚烧设备市场目前混乱和无序竞争状态的出现,加强对设备招投标环节严格的监督管理。
(3)对于边远地区,应充分结合医疗废物的产生及分布特点,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推进集中处置的大前提下,兼顾考虑建设简单易行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运距在百公里以上可以考虑再建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如采用非焚烧处理技术、采用化学消毒处理后填埋等,旨在利用当地现有条件及时消除医疗废物的感染性,并减少其处置过程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4)对于边远地区、应急情况以及区域性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暂未建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移动式处置技术进行处置,技术类型可采用非焚烧技术。
当然,正如前面章节所提到的,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因此,在实施一项技术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地方技术、管理、经济和社会四方面的因素,切实为最终的处置技术的选择提供背景和依据。另外,对于高温蒸汽、化学消毒等非焚烧处理技术而言,我国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规定的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以及一部分病理性废物就不能采用这类方法进行处理。因此,医疗机构内部医疗废物分类水平决定于医疗废物最终的处置技术选择。
2.2.2.2 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应用模式
我国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应用模式应采取集中处置、合理布局的原则。正如《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规定的那样,在我国应推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因此,应继续贯彻执行规划中提出原则上以设区市为规划单元,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在合理运输半径内接纳处置辖区内所有县城的医疗废物;一般情况下不提倡、不允许医院分散处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有计划地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对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向医疗卫生机构收取医疗废物处置费用。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在以地级城市为单位进行建设的基础上,鼓励交通发达、城镇密集地区的城市联合建设、共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同时,危险废物设施和医疗废物设施应统筹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要一并处理所在城市产生的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具有感染性与传染性、细胞毒性、放射性危害等多种特点,医疗废物从产生源到最终处置应在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并实施对人和环境的隔离。对指医疗废物从产生、分类收集、警示标记、密闭包装与运输、贮存、无害化处置的整个流程实施全过程管理,即从“摇篮”到“坟墓”的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严格管理和控制。
就一个城市而言,医疗废物污染防治总体工艺技术选择如图2-3所示。
图2-3 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工艺最佳可行技术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