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在人体内的发生发展过程
癌细胞从哪里来?就从我们自身的细胞演变而来。首先要说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如肝、胆、肺、乳腺、食管、胃肠等器官的细胞无论在什么年龄都是处于新陈代谢的变化中,细胞的生长都是有规律的,是受人体基因控制的。人体内数百万亿的细胞无时不在进行着新陈代谢,这些细胞的基因在诸如炎症、损伤等因素的影响下,有时也会出点小小的差错,产生出不太正常的细胞,即通常所说的“变异细胞”。变异细胞一旦出现,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免疫监视功能就会发现它,免疫细胞就会清除它,从而避免癌症的发生。但是如果各种致癌因素长期损害人体某些器官的组织细胞,“变异细胞”就有可能发展成为癌细胞。癌症的发生是两个方面因素促成的:一是人的组织器官在各种致癌因素的长期刺激下细胞基因发生了突变,产生了癌细胞;二是个体因素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低下,癌细胞逃脱了人体的免疫监测,在癌基因作用下细胞逐渐增多形成肿瘤组织。“基因突变”和“免疫逃脱”,是形成癌症的两个关键因素,也是我们预防、控制癌症的关键环节。
那么,癌细胞形成肿瘤经历了哪些阶段?发展过程如何?我们又怎样发现和预防呢?
细胞本身有三种状态:正常,增生,凋亡。普通的细胞增生逐渐发展为非典型性增生,就是“变异细胞”,它有三种发展方向:一种是恢复正常,一种是基本无变化,一种是发展成重度不典型增生最终导致癌变。第三种发生的概率约为33%。使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的基因称为“促癌基因”或“癌基因”。人体还有“抑癌基因”。一个促进,一个抑制,在一般情况下两种基因应该是相互制约、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的。但是在致癌因素的持续作用下,促癌基因被激活,它们积极活动,而抑癌基因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而被抑制或丧失活力,不能清除变异细胞,那么癌细胞就自然形成并发展壮大了。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变异细胞。有些人身上的变异细胞可以恶化为癌细胞,还有一些人的变异细胞选择在生命期内沉默,未向癌症转变。
正常细胞发展为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到早期癌、浸润癌,直到转移癌,需要多种有害因素参与,加之身体内环境紊乱。在临床工作中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癌症患者,尤其是比较年轻的患者,在他发病前的两三年或四五年都能找出不同的主要致病行为因素的存在。
正常细胞在致癌因素的长期刺激下发生基因突变,正常细胞变异成癌细胞,开始时发展缓慢,有时会逆转或处于休眠状态。在致癌因素持续存在、免疫系统不能监控的情况下,逐渐生长繁殖形成肿瘤,并向周围浸润,通过淋巴及血液转移到其他组织、器官,继续生长。
(1)启动阶段:各种致癌因素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因素就是对组织、器官细胞的损害因素,造成反复损伤或慢性炎症,如肺部炎症、食管炎、胃炎、肠炎、肝炎、胆囊炎等,人体器官受到损伤后需要修复,而组织修复需要细胞分裂完成。长期慢性损伤、炎症等会导致组织反复损伤,反复修复,细胞分裂乱而无序,就容易诱发癌症。例如慢性乙肝患者虽然很多人没有急性症状,但乙肝病毒会缓慢、长期地伤害肝细胞,导致反复的肝细胞“死亡—分裂”循环,因此,乙肝患者容易患肝硬化、肝癌。同样,吸烟、职业污染、空气污染等,烟草长期反复损伤肺部细胞,容易导致肺癌;暴晒损伤皮肤细胞,因此经常晒伤皮肤容易患皮肤癌;长期吃含化学致癌物的食物、幽门螺杆菌感染或不良饮食习惯会损伤消化道表皮细胞,产生慢性炎症,增加患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的风险。致癌因素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会使细胞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变异而发展成癌细胞,这些细胞会杂乱无章地生长,这就是正常细胞发展成癌细胞的启动因素。
这个阶段一般维持数年,如果致癌因素长期存在,慢慢形成癌前期病灶。
(2)促进阶段:这个阶段就是癌细胞发展成肿瘤的阶段。人体组织、器官持续不断地受到致癌因素的刺激,又没有采取措施去改变,加上导致我们身体免疫功能低下的各种因素,比如工作和生活压力、性格因素、精神因素、劳累熬夜、年龄因素、遗传因素等的协同作用。当免疫力低下,狡猾的癌细胞就会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形成肿瘤(见图1-1)。

实际上癌症的形成非常缓慢,人体长期暴露在致癌环境下,大约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发展成为癌。期间要经历细胞转化、癌前病变、原位癌、获得侵袭转移能力等多个步骤。在此前的许多年里,我们有充裕的时间去发现和消灭癌症。因此,癌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多数人可能都处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如果进行有效的预防,如脱离致癌因素、改变不良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功能,局部形成的微小病灶会被控制或清除,增生活跃的细胞会稳定、不发展或逆转为正常细胞。在这个漫长的阶段我们完全有时间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所以一部分人逆转了没得癌症;而有一部分人没有注意,不去预防,使原来的致癌因素持续存在,最终导致癌症。这是一级预防。
(3)进展阶段:当致癌作用足够强,癌细胞就会进入不断分裂的状态。肿瘤慢慢发展,当长到一定程度,人体的免疫系统已经无法控制了,就会进入进展阶段。
这个阶段有的患者可能没有症状,有的患者由于局部形成肿块或溃疡,可能会有症状,如出血、疼痛、梗阻、乏力、消瘦等。如肠道部位肿瘤会引起肠梗阻、便血或黑便,胆管、胰头部位的肿瘤可出现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颅内肿瘤会压迫脑组织引起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通过临床检查会发现病变位置、大小等。这个阶段经过医生适当的局部和全身治疗,只要不复发、不转移,也是可以长期生存的,当然需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把还处在局部生长阶段的肿瘤切除干净,就有治愈的希望。这就是二级预防。
(4)转移阶段:恶性肿瘤除原发组织器官外,还可能转移到其他组织、器官继续生长,如肝、肺、脑、骨骼等,会出现相应临床症状,造成这些组织、器官的破坏及其功能丧失。也就是癌细胞可以从某一个部位,通过多种途径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并继续生长,形成新的同样性质的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途径有局部直接侵犯周围组织、通过淋巴转移或血液转移,再有就是癌细胞脱落或医源性种植在其他组织继续生长。通过这些途径转移到肝、肺、脑、骨骼及身体的其他部位,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图1-2显示癌细胞侵入到周围组织中的淋巴管或血管,由于淋巴管和血管遍及全身,因此可以发生全身转移。直接浸润就是侵犯周围组织,如胃癌晚期侵犯胰腺、胆管、结肠等;而种植转移是指癌细胞侵及体腔器官表面时,癌细胞可以脱落种植在其他部位,如腹腔或者是伤口创面上。
无论通过哪种途径转移,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发生了转移,那么治疗会比较困难,预后较差。如果在这个阶段给予合理的治疗,也可以控制疾病发展,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有些患者可以带癌生存多年这是三级预防。
癌症早中期发展缓慢,到了中晚期发展较快,而每一个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状态(见图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