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转移或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疏导

四、复发转移或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疏导

(1)摆脱绝望情绪:随着癌症诊疗技术的发展,肿瘤即使发展到了肺转移、肝转移、骨转移阶段,依然有治疗方法。需要提醒的是,我们对肿瘤的治疗目标不是治愈,而是用各种手段把它控制住,延缓疾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笔者曾诊治过一个乳腺癌肝转移患者,化疗配合靶向治疗,复查CT肝部肿瘤基本消失,但治疗几个月以后,产生了耐药情况,肝部肿瘤又出现并增多,患者和家属感到绝望。在给患者改变了化疗方案,增加了双靶向治疗、多靶治疗、免疫治疗后病情再次得到控制,患者心情好了,信心也足了,带瘤生存两三年都没有发展,现在生活一切如常,每天到公园散步。

患者住进医院,把身体交给了主管医生,主管医生是他最信赖的人,所以医生的言行影响着患者的情绪。但是患者也不要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治疗上,不要两眼只盯着医生,而应该唤起自身的抗病能力,用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调动自身的能量才是战胜癌症最根本因素,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患者应向家人、好友、医生、护士等能够帮助自己重获健康的每个人求援,求得理解自身的情感需要和情绪波动。千万不要以最坏心态去想象疾病的最终结果,自暴自弃会加剧自身状况的恶化。病情的复发有多种因素,患者应加以总结,例如是否有某些方面做得不对,复发前那段时间的生活和情绪的变化,有没有疲劳、生气、发脾气,自己的做法与过去有什么不同,这些反思的过程对发现复发原因都大有帮助。这样做也可以重新评价自己在康复过程中的努力成果,以便调整自己的信心和生活方式。

晚期癌症患者经过不断治疗而存活多年的例子也很多。有一位36岁的男性是医生,经常感到疲劳乏力,腹部隐痛,时轻时重,按炎症治疗后不见好转,症状越来越重,贫血、消瘦,这才引起重视。经肠镜检查诊断为结肠癌,必须马上手术治疗。当医生打开腹腔时,发现肿瘤已经广泛转移,腹腔长满了肿瘤结节,已经失去了手术根治切除的机会,只好关闭腹腔采取保守治疗。给予相关抗肿瘤药物治疗,一边治疗一边上班。现在已经过去了20多年,患者仍然安然无恙,还在上班。这一病例说明,药物的综合治疗是可以治愈晚期癌症的,并不是晚期癌症都要面对死亡。多了解一些晚期癌症患者长期生存的例子,学习一些肿瘤方面的基本常识,了解根据病情选择的治疗方案,如果是有可能治愈或者通过治疗可能带瘤长期生存的癌症,就不要轻易放弃。

(2)加强自我心理调节:举个自我心理调节成功的病例,癌症患者可以借鉴一下。身体一旦诊为进展期癌,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按照规范化的正规治疗,就可能有奇迹出现。

有一个晚期癌症患者,是一位退休领导,作为抗癌明星还出了一本书讲述他的抗癌经过。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他60多岁,因为咳嗽,咳血,被确诊为肺癌,入院手术治疗,手术中医生发现肿瘤已广泛转移不能切除了,家属和医生都瞒着患者,但患者总想知道自己患了什么病,到什么程度了。有一天趁护士在病房忙,就偷偷看了自己的病历,发现是晚期肺癌,且已经扩散。当时他感觉仿佛五雷轰顶一般,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想到战争时期,战友们都牺牲了,自己幸存下来还当了这么多年领导,已经是非常幸运,通过心理调整,反而踏实了,没有一点儿心理压力了。后来医生用药物保守治疗,他积极配合。经过中西医合理治疗,病情逐渐趋于稳定,两年后检查病灶缩小了,5年后基本看不见病灶了。抗癌20多年后,不是因为癌症去世,而是因为心脏病去世的。

癌症康复的案例,对患者及家人都能起到积极的鼓励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很多癌症患者都得到了很好的医治,病情得到了康复,癌症家属不妨多找一些这方面的案例,与癌症患者一同学习。主要学习的是一种应对困难的能力,以及一种乐观的态度,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以及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对于治疗和康复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3)晚期癌症患者有其特殊性:绝望的心态是由于部分患者对癌症产生的消极情绪所导致的,尤其是复发转移的患者,在这些患者看来,癌症就是一种不治之症,患者与癌症进行一段时间的“搏斗”,经历了癌症治疗的各种方法,承受了很多痛苦,还出现了复发转移,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从心理上都是一种折磨。患者难免会产生内疚、失望、消沉、沮丧和孤单的情绪,焦虑、压抑、易怒,身体抵抗力日益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癌症患者的心理压力一般较重,很难在较短时期内,经过几次治疗得到完全康复,加上疾病本身就是慢性和反复的过程,所以对癌症患者实施心理治疗需较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些心理压力较重的患者经过疏导治疗后,情绪可很快得到好转,但几天后由于症状的折磨,心理压力会再度加重,也与短时间内未见到症状明显好转有关。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是伴随着躯体疾病出现的。在患者看来,身体感觉是第一位的,所以及时解决躯体的不适尤为重要,如止痛,解决失眠、胸憋、腹胀、营养支持问题等。要积极治疗其他并发症,积极改善体质虚弱及并发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同时也能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有的患者忽视心理因素在癌症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不愿暴露自己内心的软弱,所以临床上很少有患者主动寻求解决心理问题。医务人员和家属应协助患者解除痛苦,引导患者放松精神可增加患者对病痛和治疗的耐受性,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生、老、病、死这种人生的规律。认识到人最终是会死亡的,这是自然规律。只有彻底解放思想,才能最终摆脱对死亡的恐惧。

总之,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要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同时要建立医生、家属和社会的支持体系,给患者抗癌斗争增加力量。患者、医生、家属及社会各方面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积极配合、情感交流,可有效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使患者觉得自己并非“孤军作战”,从而消除或减轻孤独无助、绝望悲伤和抑郁的情绪。家属和社会的关怀和希望可帮助患者找到新的生活目标和精神寄托,从而使患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增强对自身健康的责任感,更有利于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融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利于及时交流信息和感情,有利于治疗方案的调整和心理治疗的进行。因此,建立医生、家属及社会支持体系,加上患者本人的主动配合,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