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局部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
放射治疗(放疗)是通过放射线的电离辐射作用来杀死癌细胞。有的用以配合手术、化疗以提高疗效;有的作为根治手段,如鼻咽癌、宫颈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对放射线颇为敏感,疗效甚佳。
放射治疗也可以在手术前让肿瘤缩小,使无法手术的患者能够手术切除,同时手术前放疗还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信心。此外,手术后辅助放疗的目的是杀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放射治疗除对肿瘤的原发病灶进行治疗外,亦常用于晚期癌症,对转移灶如淋巴结、骨及脑部转移的局部治疗,常有缓解症状、延长生命等姑息治疗作用。有些孤立的复发肿瘤或淋巴结转移、骨转移病例,放疗可以作为其局部姑息治疗的手段之一,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特别是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放疗被视为一种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的辅助治疗方式。
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能够更加准确地对肿瘤在人体内进行定位,不但放射治疗更能有的放矢地消除肿瘤,也避免了正常组织受到不必要的损伤。新品种射线如电子束、光子、质子、重离子等的不断开发应用,对体内深部肿瘤的疗效大为提高。有些放射治疗的疗效,甚至可比拟为手术刀对肿瘤的切除,故又称“X刀”“伽玛刀”。
放射治疗除了可以在体外对肿瘤进行“外照射”外,也可以将产生放射线的物质置入管状、针状物中,再将此物置于人体的某些器官的腔隙中或直接插入某些肿瘤组织中,如放射性粒子植入,使其放出的射线就近杀伤肿瘤细胞。甲状腺有较强的吸碘功能,可利用放射性碘注入静脉,进入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瘤。此类使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治疗方法称为“内放射”治疗,亦是近年发展较快的放射疗法。
放疗也会出现不良反应。任何一种治疗方式都会有其优点,自然也会有缺点。放射疗法可以消灭癌细胞,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一个疗程通常包含20~40次放射线治疗,在有效剂量的放射治疗下,对邻近的正常细胞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当正常细胞无法恢复时,就会在治疗范围内的组织产生不良反应。
常见的放疗不良反应有:放射治疗达到一定的剂量时可导致白细胞减少,皮肤发红刺痛、坏死、破溃,患者疲倦,恶心呕吐,腹泻,软组织纤维化、水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