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十一、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癌症发病的相关因素是已知的,如何预防癌症成为减少癌症的发生发展热点问题。为了有效预防癌症就要学习一定的防癌知识。我国古代医学名著《黄帝内经》认为:“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说医术高明的医生,不是去治疗已经得了的病,而是治未病,就是在没有得病之前,就想法让人不得病,也就是预防疾病。与其等待癌症来了后悔万分、痛苦不已,倒不如防患于未然,做好预防措施。在没有患病的情况下,解决如何去防止得病,避免致癌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身体的侵害,才是远离癌症的根本措施。

当然通过预防完全消除癌症是不可能的,原因是癌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预防。但可以通过掌握的癌症防控知识,尽最大努力将癌症的发病风险降到最低。研究表明,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或改变环境因素等,可以把癌症发病和死亡的风险降低40%~50%,我们为什么不去努力呢?就像开汽车,多学习、掌握交通规则就不容易出现交通事故一样,会使车祸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所以要在心理上接受“癌症可以预防”这种观念,踏踏实实地努力,将防癌措施付诸实践。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提出的目标是:要让癌症成为“少发、易治”的疾病,少发病肯定是通过科学普及知识通过努力去预防,易治疗就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有些人是平时不注意预防,一旦患了癌症在治疗上那可真是舍得投入,倾其所有,甚至卖房卖车,把生存希望寄托在医院和医生的治疗上。事实上生命并不是投入多就可以挽回的。

现实也告诉我们,不注意防癌知识的学习,不从各方面加以预防,癌症的发病风险就会增大。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即使到医院检查没得癌症,也不要高枕无忧,如果还继续原来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许下一次体检就可能成为癌症患者。预防才是根本,不要等到患了癌才去补救。

一位身价几十亿的老板,在自己人生最辉煌的时候,被查出了肝癌。他对医院说:“给我安排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最好的医疗设备。”医院满足了他,然而所有的“最好”加起来最后还是一个“最坏”的结局,他最终还是走了。家人认为那位医生没有尽责。医生很无奈也很委屈:“我已经尽力了,现有的医疗技术不可能达到使每个患者都能康复。”其实在治癌问题上,医生的作用是“有时能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钱有时并不能买来健康买来生命,所以最好的医生应该是对疾病进行积极预防的行动。

目前对于癌症的预防很多人都不够重视。

(1)有人认为预防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远期效应,不注意预防在短期内不会马上患癌,潜意识中会觉得无所谓,于是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不见得癌症会找到自己。等不幸得了癌症,才开始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缺乏科学的防癌知识。

(2)有的人没有防癌意识,或是今天听说吃某种东西能防癌,就买点吃,但过了几天又忘了这事。有的人觉得“癌症”这个词不吉利,什么都不想了解,这类人往往在各种致癌因素中越陷越深,最终患癌也不知什么原因。一旦生病,这类人只会盲目恐慌,甚至在治疗方面上当受骗。

(3)防癌方面的投资,不完全是钱财上的,还包括意识上,精力上、时间上的,比如有的人明明知道有些生活方式不好,甚至可能致癌,但仍抱有侥幸心理,总认为自己不会得癌,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不愿花时间去阳光下运动,也不想学习防癌知识。

有一位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平时爱发脾气、爱生气。由于应酬多、工作压力大等,抽烟喝酒成为不可改变的生活习惯,尤其是经常生气,遇到不顺心的事、想不开时,更是烟酒无度。由于经常出现身体不适症状,家人及朋友劝他不要再过度抽烟喝酒,可他总认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很难改掉,就在他刚刚60岁的时候,由于进食不畅、进食疼痛,经胃镜检查食管中部长了肿瘤,患上了食管癌。他非常后悔当初没有听家人、朋友的话,让导致癌症的行为习惯伴随自己这么多年。面对难治的癌症,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能治到什么程度,余生会怎样度过,不敢想象。

如果他能及早改变生活习惯和性格、脾气,就会避免食管癌的发生。因为吸烟可增加食管癌发生的风险,饮酒与吸烟有协同致癌作用,使致癌作用产生叠加效应,导致患食管癌的风险骤增。酒精会溶解香烟中的致癌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当酒精不断刺激食管壁并导致黏膜充血时,烟草中的致癌物质会被更多地吸收而刺激食管,加上爱生气、爱发脾气的性格,久而久之就导致了食管癌的发生。

癌症的发病绝不是偶然的。癌症的发病原因虽然复杂,但每个患者都有一个或几个主要的发病原因导致了癌症过早到来。每一个癌症患者,询问其病史,往往都有非常明显的致癌因素存在。

在这些致癌因素中,每一个癌症患者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有的是某个致癌因素过强或持续的时间过长,有的是个体因素中某些原因,如精神情绪因素、过度的压力、劳累、熬夜、不运动等,有的则是防癌知识不够系统全面。比如在我国肝癌高发,这与喝酒、肝炎、肝硬化、脂肪肝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并不全面,还有一些因素就不被人们所重视。比如一些日常习惯,同样伤肝,也会增加肝脏癌变概率。

有位王女士,平常不喝酒,没有乙肝病毒感染,没有脂肪肝,但她还是患了肝癌。当她拿到肝癌检查报告时,无法接受,怎么就得了肝癌呢?原来,王女士半年前开始出现消瘦。起初没在意,就当是减肥了。可是,体重越来越轻,人也没精神,这才到医院检查。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进一步了解后,才知道王女士可能的发病诱因。

根据王女士的讲述,她对酒精过敏,只要喝一小口酒,都会浑身发红,甚至脸色发紫。因此,从来不喝酒。但是,王女士脾气比较急躁,经常与丈夫吵架,可以说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并且工作上,王女士也是“女强人”,长期熬夜不说,对于手下的职员,也是高要求,只要达不到自己的标准,就发火。而生活中,身体出现不适,出现亚健康状态时,王女士都是自己到药店胡乱买点药吃,长期吃药又很少到医院检查。

其实,以下这三件事她没有加以重视。

第一件,爱生气发怒。中医讲,百病皆生于气。肝,主疏泄,怒伤肝。情绪对于肝脏来说尤为重要。气大伤肝,经常生气、发怒,对于肝脏的伤害十分巨大。人在生气时,体内会分泌有害物质。这种物质,会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相应增加。并且,经常生气,还会导致肝气郁结,增加肝脏病变概率。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发现,生气会导致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加重。

第二件,滥用药物。现在的药房遍地都是,处方药把关不严,生活中不舒服随意到药房买点药,对于肝脏的损害十分巨大。医学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中国普通人群中,每年药物性肝损的发生率,高于西方国家,不容忽视。像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避孕药等,都易引起急性肝损害。因此,用药需谨慎,最好遵医嘱,到医院检查后再用药。

第三件,长期熬夜,现代人,熬夜比喝酒更为严重。有些人,或许可以几天没有酒局,但是,每天都必须熬夜。为什么熬夜?很多人已把熬夜当作一种习惯,看手机;即便没什么事情,也总是晚睡。然而,夜晚是肝脏休息与修复的时间,长期熬夜,肝脏不堪重负,便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并且,长期熬夜,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减少对抗病毒的能力,更会增加患癌症风险。

所以不管我们处在哪个年龄阶段,重视预防癌症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