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三级预防
每个人都会面临罹患癌症的风险,与其等待癌症来了才后悔万分、痛苦不已,不如防患于未然,做好预防。事实上,预防癌症比治疗癌症更重要,也更容易做到。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公布了癌症的三级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提高广大民众的防癌意识,学习防癌知识,采取防癌措施,减少癌症的发病率是第一道防线。对于一般人群,针对比较明确的致癌因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消除或阻断病因,尽可能减少致癌的危险因素对我们人体的损害,提高机体防癌能力,促进健康,防止癌症的发生。其任务包括研究各种癌症病因和危险因素,针对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具体致癌、促癌因素和自身的体内、外致病条件,采取预防措施。控制癌症的发生发展,被称为病因学预防,也就是前面我们所讨论的内容。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病变早期给予及时诊断和治疗而达到治愈是第二道防线。早期癌有三分之一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这种通过筛选检查的方法称为“二级预防”.或发病学预防。二级预防要做好各种癌症尤其是高发癌的筛查,40岁以上的人群,体检是最好的筛查方法。
一般的体检往往会漏掉许多早期癌症,为什么癌症被查出总是中晚期?有的患者说我刚做完体检没事呀,怎么会突然查出了癌症?那就是体检漏掉了针对性检查。体检时,要根据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家族病史,平时存在的潜在风险,采取“常规体检.+.专项体检”,来更好地了解身体状况。专项检查就要加上相应的检查,如吸烟过度的查肺癌,选低剂量肺部螺旋CT,消化道症状的选胃镜、肠镜,慢性肝病、酗酒查上腹部彩超或CT、甲胎蛋白,要根据个人情况主动申请,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三级预防,是指预防癌症这种疾病给我们造成的伤残和死亡,使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是第三道防线。三级预防主要是治疗中晚期癌症,也叫康复性预防,是通过现有的医疗技术手段来减少癌症患者的痛苦,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在本书第四、第五篇都有详细的论述。
要重视癌症的一级预防,避免致癌因素侵入人体,从而从根本上杜绝癌症的发生发展和增强自身的抗癌能力,防止癌症乘虚而入。
肿瘤学家研究发现,大约35%的致癌物是通过不恰当的饮食摄入的,另有35%的致癌物是通过环境污染、吸烟等侵入人体的。其他因素有:不良生活习惯或职业场所的污染、不适当的药物治疗、不健康的性行为、某些感染等。个体因素也就是身体因素,包括疲劳过度、工作或生活压力大、熬夜、精神创伤、情绪压抑等,缺少体力活动,还有遗传因素、年龄大、衰老等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致癌因素和免疫状态这两个方面都要重视才能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见图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