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患病各阶段的心理疏导

二、癌症患者患病各阶段的心理疏导

(1)确诊认识阶段:最初阶段是得知自己患癌后,患者会对自己被诊断为癌症感到震惊,不愿意接受患癌这一事实,出现焦虑和恐惧心理,表现为万念俱灰,感觉过敏、出汗、心悸、厌食、失眠、恶心、腹部不适等症状。

还有患者知道自己患有癌症时,会产生一种否认心理,即在心中否认患有癌症的事实,内心有激烈的反应:“不,这不可能是真的。”“我怎么会得这种病……”这种否认心理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强大刺激对于心理的伤害。但是,由于癌症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否定机制不可能长期起作用,患者始终是要接受现实的,因为当残酷的现实一次次清晰地摆在患者面前时,否定机制就会被打破,很多患者在这时就会进入悲伤状态。这个时期,最容易产生恐惧、绝望等情绪。

有些患者则会表现为不思饮食、发脾气,心理活动也会发生一系列改变,例如焦虑恐惧、依赖性增加、被动性加重、行为变得幼稚;自尊心增强,患病后总认为应受到别人的关怀和照顾,亲人们应为其做出奉献;疑心加重,甚至认为别人低声说话就是在谈论他的病情等。主观感觉异常,多表现为情绪易激动、食欲不振、失眠、害怕孤独等。

有的患者表现得很平静,能正确对待自己所患疾病,承认现实,既来之则安之。也有的患者不治疗,硬充好汉,这种做法更不可取。要认识到癌症是可以治疗的。冷静下来,理智抗癌,学习一些抗癌知识,先弄清楚是什么类型癌、分期,治疗的希望在哪里,不要自己吓自己,伤了元气会加快病情发展,很可能会丧失治愈或控制病情的机会。

在确诊阶段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沉着冷静,要看到医学科学快速发展,许多癌症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即便是难治的癌症,通过先进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同样能使病情稳定或者是带癌生存多年。患者不应该过度恐惧癌症,既要纠正“癌症是不治之症”的想法,也要纠正“肿瘤一定要治愈”的观念。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都能治愈吗?癌症为什么一定要治愈呢?即使发生了癌症转移,经过适当的治疗,带瘤生存10年、20年也大有人在。众所周知,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多癌症会发生转移。随着抗癌新药的出现,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也在不断延长,患者的心情及生活态度也会随之变得积极起来。身体的免疫力也会随之增强。要积极调整心态,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后,要坦然地面对生活,用积极且有利于癌症康复的心理配合治疗。也有的患者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后,什么都看开了,从而卸下了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负,轻松、乐观地度过每一天。

(2)开始治疗阶段:治疗阶段患者往往担心治疗是否有效,治疗的不良反应是否很大;担心手术能否将肿瘤切除干净,手术会不会给自己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切除肿瘤的同时是否会损害健康的脏器,甚至会担心因手术并发症而死亡。实施放疗及化疗时,患者经常担心放射线和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害,特别是损伤自己的免疫功能而使病情恶化。另外,担心化疗引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病情加重、脱发等问题,这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情绪,进而表现出抑郁、焦虑、失眠、厌食、精神难以集中、对疾病和死亡感到难以摆脱的恐惧等。

在这一阶段医生和家属应该多鼓励患者,给患者提供与其病情相关的信息,让患者了解癌症治疗的先进手段和前沿的医疗信息,以及以往癌症治疗的成功案例,增强治疗的信心,以免其发生严重心理障碍。医生给予的安慰和鼓励是最有效的,应对患者的疾病、手术、放化疗做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各种治疗的特点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以打消患者的顾虑。针对患者的性格、文化水平、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的不同予以个体化疏导,要让患者增强信心,相信科学,坦然面对病情,积极配合治疗。

要知道过去开胸、开腹的大手术现在也大部分是微创手术了,比如用胸腔镜做肺癌、食管癌手术,腹腔镜做胃癌、肠癌、肝癌手术。在胸壁或腹壁上开几个小孔就能完成手术,而且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即便手术不能完全切除,后期的综合治疗如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法也较多,可以使病情相对稳定,而且效果越来越好。放化疗药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小,加上保护性药物的应用,如预防呕吐药、防过敏药、增强免疫功能药等,在治疗期间并不感到痛苦,即使是带癌生存生活质量也大幅提高。

对医护人员来说,接诊癌症患者时,在了解病情、确定治疗方案、运用各种方法消除患者躯体上痛苦的同时,也要兼顾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性质、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并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和体质、体能条件,给予心理上的疏导和干预,帮助其进行综合调理,或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要关心、爱护患者,不能见病不见人,正如美国医生特鲁多说的,医生的作用“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的关爱更能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家人得知亲人患癌后,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多方面理解、体谅、关爱、支持患者,切不可在患者面前哭哭啼啼,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在癌症初期的治疗过程中,家人的关爱、精心照顾是极其重要的。家人的精神安慰,对患者来讲是最宝贵的,家人温馨的语言是最感人的,家人的情感交流是最温暖的。初期治疗中,家人应该对患者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设身处地理解患者。作为家人要鼓励患者将内心的不愉快想法和巨大精神痛苦发泄出来,这样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要根据患者的治疗要求和营养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促进.食欲,增加营养。家人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尽可能地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情感寄托。家人的安慰与支持是癌症治疗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他们关心照顾患者的程度也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患者坚定地站在一起,满怀信心地与癌症搏斗,努力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亲朋好友和同事邻里,也应与之多交流,多陪伴,多帮助,使患者充分体会到被尊重、理解、关怀和支持,以消除孤独感。

(3)治疗恢复阶段:因为癌症治疗过程漫长,这个阶段也是接受事实慢慢适应阶段。一般情况下患者已做完手术,多数患者恢复期仍需要继续综合治疗,如化疗、放疗等。患者的心理状态好坏仍然决定着治疗效果及预后。面对不同的病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方式,例如乳腺癌患者还要通过合理化的综合治疗方案,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去,并且要多和病友沟通,增加社交,在社交中降低患病的孤独感,病友间的相互鼓励也可以增强彼此的信心。

在后期治疗中不要总是担心复发转移,要消除孤独、焦虑、抑郁、无助心理。首先要有信心,看到希望,信心和希望既可来自患者内在心态的转变,也可来自外在的启发或激励,信心和希望能增强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并有助于维持放疗、化疗期间患者的白细胞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改变观念,调整心态。其实就是要求患者自己打开心结,使患者在癌症恢复期仍和他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积极的心态能增强大脑皮质的功能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进而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分泌皮质激素、脑啡肽等物质,这些物质均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减轻放疗、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促进癌症患者的康复,还能调动具有抗癌能力的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肿瘤杀伤细胞的“积极性”,加强防卫,随时杀灭新生的癌细胞,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防止癌症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