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内分泌治疗

4. 内分泌治疗

有些肿瘤与机体内分泌有关,以乳腺癌为例,乳腺癌大部分是激素依赖性肿瘤,癌细胞的生长受人体内多种激素的调控。其中雌激素在大部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内分泌治疗原则是通过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或抑制雌激素发挥作用,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目的。临床通过检测患者乳腺癌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确定是否采用内分泌治疗,如两者皆阳性或其中一个为阳性,术后都应该接受内分泌治疗。

(1)雌激素受体竞争剂,与肿瘤雌激素受体(ER)结合,阻断雌激素对肿瘤雌激素受体的作用。最常用的是三苯氧胺(TAM、他莫昔芬)、托瑞米芬等,用于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和高危健康妇女预防乳腺癌。

(2)芳香化酶抑制剂代表药物: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阻断卵巢以外的组织雄烯二酮及睾酮经芳香化作用转化成雌激素,达到抑制乳癌细胞生长、治疗肿瘤的目的。

(3)去势药物代表药物: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通过负反馈作用下丘脑,抑制下丘脑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同时还能竞争性地与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减少卵巢分泌雌激素。绝经前女性体内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以往激素受体性乳腺癌的治疗是通过对绝经前妇女施行卵巢切除(用外科手术和射线),或者肾上腺切除和垂体切除来降低雌激素水平。

(4)激素受体下调剂代表药物:氟维司群。氟维司群的主要功能是破坏雌激素受体,阻断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起到内分泌治疗的作用,常用于复发转移乳癌的解救治疗。

(5)雄激素和雌激素:治疗剂量的雄激素和雌激素可以改变人体内分泌环境,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但也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6)孕激素:通过改变身体内分泌环境,经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产生黄体生成素(L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或通过孕激素受体作用乳癌细胞。常用的有甲羟孕酮(MPA)和甲地孕酮(MA)。

内分泌治疗亦是全身治疗,适用于“激素依赖性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发现了许多激素的“受体”,使得此类治疗更能精准,因而大幅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