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化学治疗

3. 化学治疗

肿瘤化疗是用化学药物,通过输液或服药的方式进行全身治疗,简称“化疗”。

现在绝大多数临床使用的化疗药物都属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几十种作用,机制各有不同,但是无论机制如何,其统一作用都是杀死快速分裂的细胞,因此对治疗癌症有不错的效果。

(1)化学治疗的适应证

1)治疗性化疗: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的恶性肿瘤主要有肺小细胞未分化癌、淋巴瘤、绒毛膜上皮癌、睾丸肿瘤等。

2)辅助化疗:肿瘤术后复发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在肿瘤病灶切除之后还有残留的癌细胞潜伏在原发器官内,或者通过血液及淋巴液转移到其他器官的微转移灶。这些潜伏的癌细胞没有生长成瘤体之前,手术是无法发现并切除的,手术后要配合化疗,以尽可能达到治愈效果。如果是早期患者可不做化疗。

3)新辅助化疗:目的在于缩小肿瘤病灶,降低肿瘤分期,使手术或放疗起到更彻底的作用。再比如乳腺癌有保留乳房意愿的患者,化疗可先将肿块缩小,降低分期手术时便于保留乳房。

4)姑息性化疗:不适合手术治疗特别是有远处转移的患者或者是手术或放疗后复发转移的患者,化疗仍有效果,可以选择化疗。

临床实践证明,一些肿瘤经化疗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缩小或消失,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长。某些类型的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淋巴瘤、绒毛膜上皮癌等恶性肿瘤甚至可经化疗得到治愈。

笔者曾经治疗过一个高中生学习很紧张,压力大,经常熬夜,后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穿刺活检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何杰金淋巴瘤,给予CHPO化疗方案治疗,后又用了美罗华,治疗效果非常好还考上了大学。来复查时没发现有复发迹象,现在已经工作并娶妻,每年仍定期复查,家属对此结果非常满意。

(2)化疗的不良反应:近年来肿瘤化疗方面有很大的进展,新的化疗药不断问世,数药联合应用的方案不断推出,且对各种实体瘤的疗效也在不断提高,以及改进给药方法,如经动脉导管灌注的局部化疗,由于肿瘤局部药物浓度明显提高,疗效亦因之提高,且不良反应亦减少了许多。

现在用纳米技术改进药物剂型,如蒽环类以某些脂类物质包裹药物制成“脂质体”,使药物亲脂性增加,减少了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抗肿瘤作用更强,如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紫杉醇与白蛋白结合的剂型,如白蛋白紫杉醇等,使药物更容易与肿瘤细胞结合,提高了疗效,也减轻了化疗的不良反应。

化疗和放疗一样,疗法本身并不能区分恶性细胞和正常细胞,因此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人体正常的需要分裂的干细胞,这就是为什么化疗对细胞生长较为旺盛的头发、骨髓细胞、肝细胞、肠胃表皮细胞等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

1)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机理:损伤其细胞DNA(脱氧核糖核酸),使其丧失分裂增殖的能力,或干扰肿瘤细胞的核酸代谢,影响其分裂增殖。因为肿瘤细胞分裂增殖快而数量多,故受到的打击更明显。由于人体内增殖速度较快的正常细胞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白细胞计数下降、造血功能抑制、脱发等。因此,化疗药物所用剂量不能过大,剂量过大患者无法耐受;而剂量过小又不足以杀伤肿瘤细胞,所以,规范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化疗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肿瘤化疗有利有弊,关键在于严格掌握使用的适应证。化疗期间更应仔细观察,密切随访检查,及时调整剂量,给予支持治疗,必要时及时停药至关重要。

2)化疗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因化疗的不良反应较大,化疗前一定要避开感冒、过度疲劳、月经期等身体虚弱的时候,化疗前要和医生讲清楚,以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a.骨髓抑制:就是化疗常见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白细胞下降多开始于停药后3天,在7~10天达到最低点,并且在低水平范围维持.2~3天即开始回升,历时.7~10天后可逐渐恢复至正常。对粒细胞抑制而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白细胞总数更为重要。

重度粒细胞下降会合并感染,严重的会危及生命。患者可有倦怠、发热,要高度重视。因此化疗后除口服升白细胞药物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对骨髓抑制有更好的效果。有长效和短效两种,可以选择应用。长效针聚乙二醇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硫培非格司亭能持续发挥作用2周左右,化疗后48小时皮下注射可作为预防骨髓抑制用药,其疗效确切,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短效针可以密集用药,及时纠正粒细胞降低,用来快速治疗骨髓抑制,预防感染导致生命危险的发生。

如果血小板减少可应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用药方法:恶性肿瘤化疗时,预计药物剂量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及诱发出血需要升高血小板时,可在给药结束后6~24小时皮下注射。

骨髓干细胞移植作为抗肿瘤化疗的重要支持措施,已逐步成熟。必将在肿瘤化疗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b.消化道症状:①恶心、呕吐,接受化疗的患者恶心呕吐是比较常见的,可化疗前后给予止吐药物防治恶心呕吐。常用的止吐药有格雷司琼、昂丹司琼、托烷司琼、多拉司琼、阿扎司琼等,亦可以只在化疗日使用地塞米松等。②腹泻,化疗中不常见,可用活菌制剂,增加肠道内阴性杆菌的数量,如整肠生,必要时使用止泻剂。

c.过敏:有些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多西他赛等容易出现过敏反应,严重者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化疗前和化疗中应给予扑尔敏、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予以保护。

d.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比较常见,多在用药.5~6.日后出现,至停药1周后逐渐愈合。抗代谢类药物所致的溃疡多发于唇颊黏膜。口腔护理:高压生理盐水冲洗溃疡局部,去除表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局部上药。多讲话有利于溃疡的痊愈;注意体温变化;注意局部感染灶感染恶化,成为全身感染的基础;及时应用抗生素,尤其是一些针对厌氧菌感染的抗生素。

e.脱发:最容易发生脱发的药物是抗生素类化疗药,如蒽环类、紫杉类、抗代谢类药物以及植物碱类化疗药液。脱发是化疗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暂时可以佩戴假发,对于患者更为重要的是心理治疗,让患者明白化疗停止后会长出非常好的头发,发质不比以前差。另外,可以试用冰帽防脱发。

f.末梢神经炎:表现为手足麻木,周围神经毒性为可逆性,严重者需及时停药,补充大剂量维生素或可减轻。化疗间歇时给予.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有利于末梢神经症状的减轻。严重的末梢神经炎也是停化疗的指征。

g.心脏毒性:蒽环类药物(阿霉素.、表柔比星、吡柔比星.)对心肌有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很久不会消失。本类药物具有终身剂量,紫杉醇药物对心脏的传导系统也有影响。注意心电监护,给予心脏保护药。

h.肝损害:药物性肝损害(轻微)特别是化疗药物剂量大时,通常发生于化疗结束后.1~2.周,一般不严重。表现为肝酶升高,胆红素升高,有时伴有黄疸,可同时使用保肝药。治疗主要包括:停化疗或推迟化疗(一般.1.周多会恢复),给予保肝药物(肝泰乐、益肝灵等),给予降酶药物(如凯西莱、双环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