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遇袭与停战条约

二、李鸿章的遇袭与停战条约

(一)李鸿章遇袭

这天两国全权代表的会谈结束各自离开会场后,我因要为明天的会谈做准备,特意留下了李经方,两人面对面坐下来,正要开始谈话的时候,突然有人推开门户急匆匆进来,报告说刚才中国的使臣在回去的路上遭到一暴徒短枪袭击,身负重伤,暴徒立即被抓获。对于这意外事件,我和李经方都大为震惊,我对李经方说,对于这令人痛惜的事情我们一定会尽力妥善处理,希望你现在尽快回到旅馆照顾你父亲。与李经方告别后,我立即赶到伊藤全权大臣的寓所,两人结伴前往中国使臣所居住的旅馆表示慰问。李鸿章遇袭的消息飞速报告了广岛大本营,令圣上大为惊讶,陛下立即派遣医生赶到马关,命其专门给中国使臣治疗创伤,此外,皇后也御赐了御制的绷带,同时还派遣了护士过来,给予了相当隆重的对待,并在翌日的25日,颁发了如下的诏文:

中国与我国目前正处交战之中。然已派遣使臣依照程序来此议和,朕亦任命全权办理大臣与此在马关相会并商议。朕已命令按照国际惯例以国家的名义给予中国使臣以合适的待遇和警卫,即特别命令相关部门不可有丝毫懈怠。然而不幸出现了加害使臣的暴徒。朕对此深感遗憾。有关部门自然应该依照法律对犯人予以严厉惩处。望百官臣民深切体察朕意,严戒不贷,勿损国光。

圣旨之正大公平且通情达理,足以使敌国的使臣感激涕零,也足以唤起我国国民沉重的痛惜之念。这一事件流传至全国之后,世人在痛惜之余,也稍显狼狈之色,不管是代表了我国所有的团体抑或只是个人的行为,许多人汇聚到了中国使臣下榻的旅馆来表示慰问之意,居住在遥远之地的人们则纷纷发电文或写信来表述自己的慰问,或者寄来了各种各样的物品,络绎不绝,无分昼夜,中国使臣居住的旅馆门前可谓门庭若市。这是要向海内外表明,暴徒的行为并不代表全体国民的情感。其用意本身是好的,但往往只是急于在表面上营造气氛,言行之中不免显得虚伪矫情,有失中庸。自日中战争开战以来,我国的报纸媒体自不用说,无论是公家集会还是私人相聚,对中国官民的短处往往过分夸大,极尽恶言诽谤之能事,并扩大到对李鸿章的人身攻击,其言语之污秽几乎令人难以入耳;同样的这些人,今日突然对李的遇袭深表痛惜,不惜使用近于阿谀的溢美之词,更有甚者,还列举了李以往的功绩,言下之意,似乎是未来东方的安危均系于李之一身。这与其说是痛惜李的遇袭,不如说是害怕由此发生的来自海外的谴责,在昨天还沉醉在胜利的狂喜之中的浮躁社会,瞬息之间陷入了如丧考妣的哀痛之中,人情的易变,虽不若波澜翻腾,其肤浅庸俗,也不得不令人感到惊讶。李鸿章早已看破了这些世相。听说,此后他在给中国政府的电文中说,日本官民对他遇袭所表示的痛惜之意,只不过是粉皮相而已。我观察了内外人心的趋向,感到此时若不采取适当的善后之策,恐怕会有不测危害的发生。海内外的形势已不允许战争继续进行了。倘若李鸿章以伤痛为借口中断双方的谈判而中途回国,对日本国民的行为痛加贬斥,并巧妙地招引欧美各国再度居中调停的话,要博得两三个欧洲强国的同情亦非难事。在这样的时刻,一旦招致欧洲强国的干涉,我国对中国的要求恐怕也不得不要做大幅度的让步。也有人认为,从逻辑上来说,这次的刺杀事件完全只是一个暴徒的个人行为,与我国政府和国民可谓没有丝毫的瓜葛,只要对暴徒个人严加惩罚的话,其他人就没有任何责任。但是对于眼下正在交战的两国,尤其是在战胜国的我国,如何对待敌国的使臣,对其给予相当的保护和尊重,本身就是国际公法上的一个惯例,这样的事件如果一旦撬动了整个社会的感情,就很难用逻辑上的理论来加以解决了。且不说李鸿章的地位、名望,就其以古稀的高龄第一次出使异域,即遭到了如此的凶难,真是情何以堪!其将博得全世界的同情是显而易见的。此时若有某个强国欲乘机加以干涉,李的负伤就是最佳的借口了。于是我在当日就去夜访伊藤全权大臣,仔细商议此事,我表示,对于中国使臣的遭遇,无论是皇室的优渥待遇,还是广大国民的友好表示,虽说是无懈可击,但在此之际,如果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厚遇或只是表示礼节上的友情而没有现实意义的行为,终究难以使其内心感到满足,因此不如将他此前一直恳求而未果的停战要求无条件地答应他,这样一来,就可将我国的诚意不仅是对中国,而且事实上也向全世界表明了。因我国警察的疏忽而导致了他的负伤,其结果自然会影响到媾和的早日结束,在此之际,我军若继续对中国进攻的话,在道义上就有些理亏了。伊藤全权大臣一开始对我的观点没有丝毫的异议,但涉及停战一事,自然必须征询军队方面的意见,于是就立即致电在广岛的内阁大臣以及大本营的重臣,与其商议此事。但是,或许是电文的意思没有表达清楚,或许是由其他原因,大多数在广岛的内阁大臣以及大本营的重臣(大藏大臣松方、海军大臣西乡、农商大臣榎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参谋本部次长川上联名)复电说,现在停战对我国有些不利,希望我们再加考虑(只有陆军大臣山县一人回电说完全赞同我们的意见)。然而当时的事态不可就此止步。据我们了解,近日正值小松宫准备率领大军进军旅顺口之机,不过进攻计划的实施也要在两三周之后,我们的想法也不至于会贻误军机,但是这样的问题,毕竟不是电文传送能够充分沟通的,再加上有其他的紧急公务,尤其有需要圣上裁决的要务,伊藤全权大臣就决定自己去一次广岛,以使此事能获得解决。

(二)伊藤前往广岛与第四轮马关谈判

3月25日夜,伊藤全权大臣从马关出发。抵达广岛后,与在广岛的文武重臣会晤,详论停战的得失,其间一定花费了许多口舌和辛苦。其结果,在座的各位文武重臣也同意了伊藤全权大臣的意见,经圣上裁定之后,于27日夜半将结果和条件的大要电告了我,谓蒙皇上敕许,停战提议已获恩准。我立即就将上述电文的大要编入条约文案内,于翌日28日,亲自前往李鸿章的病床前,我首先告知他,天皇陛下获悉24日的事件,宸襟不安,现蒙天皇陛下谕旨,谓此前我国政府未获允准的停战一事,可在一定的时间和区域内实行,眼下我的同事伊藤全权大臣虽不在马关,但有关停战条约的会商,只要中国使臣方便,随时可以开启。李鸿章半边脸颊蒙着绷带,绷带外露出的一只眼睛,流露出十分欣喜的神情,感谢我天皇陛下仁慈的圣旨,并对我表示,现在创伤尚未痊愈,虽不能前往会场,但随时可在病床边开启谈判。在停战条约的绪言中加入了这样的言辞:“大日本天皇陛下,念及此次意外事件有碍媾和谈判的进行,命令全权办理大臣可允诺暂时停战。”以此来声明,停战完全是出于我皇上的特别恩准。其他重要的条款内容有:“日本政府除在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近从事交战的远征军之外,在其他地方同意停战,日中两国政府在本条约生效期间,不管是攻还是守,均不得向前方阵地增派援兵及增加其他一切战斗力量。但是只要不是出于向现在的战地增派从事战斗军队的目的,两国政府不妨配置运送新的兵员。海上的兵员、军需物资及其他战时违禁品的运送,依照战时的常规处理。此停战协定的有效期限于签署后的21天之内。”我在与李鸿章的会谈中,除了他提出的三四修正案中希望将停战效力扩及至南征军即台湾列岛的要求之外,其他不重要的条款都接纳了他的意见,仅仅在半天之内就结束了停战的谈判。

(三)伊藤回到马关和停战条约的签署

3月29日,伊藤全权大臣回到马关,我向他出示了与中国使臣会谈后达成的条约文案,于是在1895年3月30日,两国全权大臣依照格式署名、正式签署了该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