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干涉前后,俄国的形势

一、三国干涉前后,俄国的形势

俄国自1894年6月30日通过该国公使西特罗沃提出驻扎在朝鲜的日中两国军队同时撤出朝鲜的建议以来直至提出这次的劝告为止,一天也没有放松对自己在东亚地区利害关系的关注。就如我在前文中所说的那样,俄国并非一开始就对我国抱有敌视而对中国抱有同情,但其态度,比起对中国来,对我国要显得更为严厉,其原因在于,我国由于乘着战胜的余威,对其表现出了比中国强硬的姿态。俄国原本在这一地区就怀有远大的欲望,只是因为眼下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当务之急是使这一地区保持现在的格局,希望将来实现其远大的欲望时不要留下任何障碍。在日中两国发生争执的当初,俄国恐怕也和其他欧美各国一样,不希望这场争执演变成一场重大的冲突,且认为最后的胜利应归于中国,东亚当今的形势不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它从一开始就主张保全朝鲜的领土,衷心希望日中两国尽早恢复和平,不要在其他问题上节外生枝,这恐怕并不是一时装出来的虚假态度,内心确实是如此期望的。因此,卡西尼伯爵接受了李鸿章请求调停的委托,并使俄国政府接受了中国的这一要求,又指示西特罗沃在东京频频表现出斡旋的姿态,那时候的俄国,还只是通过纯粹的外交途径来试图平息日中两国之间的争议。但是,平壤、黄海两大战役之后,它看到了战局出现了比预期更为重大的结果,它意识到了不可能通过外交上的樽俎折冲来获得它所期望的结果,于是在这一期间频繁地将其舰队调往东亚地区,并将一定数量的陆军运往符拉迪沃斯托克,就是因为它认识到了一旦发生什么事情,除了外交的口舌之外,还必须做好实力的准备。简而言之,俄国对于日中之间的纠葛所表现出来的举动,前半期只是希望通过一般的外交手段来达到其目的,后半期则决心不惜使用一定的强硬手段。当然,其目的就是为了占有实现其将来远大愿望的有利地位,而眼下的希望则不外乎是暂时保持东方现有的格局。

如果上述的推断没有谬误的话,在日中事件的前半期,一时引起世间奇异推测的英俄两国欲结成联合阵营的迹象也就不足为怪了。说起来,英俄两国在东方的利益已经达到了极端的程度,彼此间必定会出现相互牴牾,这是任何人都不怀疑的。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英国奉行近邻相安的政策,希望东方的和平尽可能的永久维持下去,而俄国则未必希望永久地保持和平,但是在今后的几年内还是不愿意目前的局面遭到变更。这也是今日英俄两国仍然步调一致地想要暂时保持东方和平的初衷所在。去年10月8日,英国公使特廉齐提出建议说,以各强国来保证朝鲜的独立以及中国支付赔款这两项条件来结束战争如何?并提议俄国公使也提出同样的劝告。当时俄国政府对于英国的建议虽然不怎么赞同,但英国依然希望与俄国联手来共同干涉日中事件。因此当时我曾频频电告西公使要多加侦探俄国的情况。西公使在12月1日从俄国京城发电报向我禀告说:“11月28日,俄国外务次官私下告诉本公使说,一周前驻俄国的中国公使请求俄国就战争一事进行斡旋,该次官向中国公使表示说,倘若各强国不采取同一方针的话,俄国单方面对此碍难表示同意,而各国采取统一步骤,这几乎是无法指望的,所以,媾和一事,还不如直接与日本方面交涉为好。本公使在11月30日拜访外交大臣的时候,该大臣称,关于这次战争,俄国政府已与英国及其他各国说定,将采取相同的步调。于是本公使向其询问道,当今战争尚在进行中,俄国政府将就怎样的问题与各国保持协调的行动?该大臣回答说,俄国政府眼下并不打算立即采取协调的行动,但是若有必要,将在战争即将决出胜负的时候,会与各国充分考虑是否会侵害到各自利益,出于自卫,互相协助,因为日本恐怕不会满足于朝鲜独立和获取赔款这两个条件吧。本公使进一步表示,虽然尚不清楚本国政府的具体要求,但日本政府一定会要求相当的胜利成果,如果这些要求会影响到别国的利益,但若与俄国的利益无关时,俄国政府依然会与英国联手来反对么?俄国外交大臣稍显踌躇之后,答说这要看当时的情况。此外,本公使据最可靠的人士中获得的消息,自该国皇帝驾崩之后一直滞留在当地的英国皇太子,竭力劝诱俄国政府与英国保持同一的步调,俄国政府最终也同意了这一想法。另外,根据各种传说,当地的两三家报纸,近来收到这一方面的密令,报道了上述的情形,突然间笔调一转,倡导起战争防止论来了。近日询问一直偏向日本的本公使的一位朋友的意见,他表示,为日本国计,应尽早结束战争,争取大额的赔款,此乃为上策,若要谋求割地的话,恐怕会招致别国的干涉,而使日本陷于困难的境地。本公使认为,期望通过这次战争而顺利地获取过分的结果,恐怕很难达成,为谋取我国的利益,应与中国缔结和约,在取得军事回报中应尽快创造割取台湾的机会,此为上策,俄国政府对于割让台湾应该不会抱有异议。”我察见到了英俄间的关系正在日益密切,决定在形势许可的范围内使尽一切手段来间离和防止他们的密切关系。但是这样的计谋到底获得了多大的功效,且其他的欧洲强国是否轻易地阻止他们的联手合作,我不得而知,不过后来俄国好像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与英国拉开了距离,在外交上制定了自己单独的方针。我觉得,俄国在日中事件上态度发生了转变的前半期和后半期的转折点,似乎就在这个时候。俄国似乎也意识到了采用英国那样的一般外交手段恐怕难以达到其目的,而不如在外交的背后用一定的实力作为后盾,一旦必须诉诸武力的时候,也不惜采取果断的行动(今年5月3日的《莫斯科新闻》报道说:“联合干涉的提议是由德国提出来的。这一事件在西欧列国间确实产生了各种意见分歧。……俄国绝不会试着向西欧各国提出联合行动的建议。俄国在去年秋天就预料到日本的媾和条件一定非同寻常,由此会严重影响到俄国的利益,从去年冬天就开始采取了保护其利益的必要措施。因此,俄国没有必要与其他国家一起采取共同的步骤。”该国的报纸历来的风格,就是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发出这样的论调也并不奇怪。所谓从去年冬天开始就采取了保护本国利益的必要措施,也就是恰在此时俄国政府在东亚地区增加了其舰队的力量,已经做好了一旦需要就可单独行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