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公使的来电

十一、高平公使的来电

然而是我们稍稍有点感到意外的是意大利政府有关这次事件的举动。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我将在后文中叙述驻意大利公使高平的电文。近年来意大利政府对我国抱有相当友好的态度,这从他们在欧洲各大国中率先同意我国提出的修改条约的建议,且仅商议了几次之后就完成了条约修改的大业这些事情中就足可以了解。但是,在俄、德、法三国干涉事件突然发生之际,意大利不惧畏难自告奋勇地显示了与英美两国合纵起来对抗俄、德、法三大强国连横阵营的决心,这除了特别向我国示好之外,应该还有另外的与欧洲政略相关的目的和动机。尽管如此,且不说意大利人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如今他们能够站在我们这一边,对于我们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种意外的侥幸。简而言之,意大利政府在这次事件上对我国的态度,一开始就比英美两国要积极得多,这是无须怀疑的。然而英国政府既然已经表示它在中立立场的范围之外无法给予我们积极的帮助,意大利、美国对我国所表示的任何程度上的好意,在危机迫临之际,都无法成为我国背后可以倚赖的强有力的后盾,这是很清楚的。

上述欧美各强国的动向,许多都是我驻外各外交官在数日之内使尽浑身解数竭力奔走联络的结果。然而从目前的迹象来看,所有的这些努力都无法改变俄、德、法三国干涉政策的方向,或者是减弱其干涉的程度。此外,虽然我国多少赢得了一些第三国的好意和同情,但并非是具有实力的强有力支持。各驻外公使馆屡次发来的凶吉消息的电报,当时也不过是引起我国政府一颦一笑的材料而已。三国的干涉,实在是来得过于突然,我们也不得不在瞬息之间做出迅速的应对。当然,如此重大的事件,匆促间向彼此原本并无任何默契的友邦国家请求支持,一开始也并不抱有必成的期望。仅能获得如上的些微成果,也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事情的成败姑且不言,这一时期我驻外各外交官的苦心尽力绝非是徒劳之举。我由此获知了俄、德、法三国为何会做出联合干涉举动的缘由,了解到了三国的干涉是如何的坚定坚决,第三方诸国对于这一事件的态度如何,即便我们不能获得它们实际上的有力支持,但仍然赢得了它们道义上的声援,暗中也牵制了俄、德、法三国的行动。这岂是偶然的情形(据说这一时期俄国公使希特罗渥曾私下对林次官说,就干涉问题日本政府未免与太多的局外国家交涉联络,我们不希望事态变得更加困难。这究竟是否他的一己之见,这里就暂不查究了。当时对我方而言,事态的困难已经达到了顶点,不可能更加困难,倒不如说是对它们而言更加困难)?也就是说,政府一开始就决定,首先当竭尽全力突破困境,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刻不会公开最后的退让决策,这些在舞子会议上都已经议决了。欧美各国的情况大抵如上所述,我们已确切详尽地了解了俄、德、法三国干涉的实际态势。也明白了难以得到第三国的富有实力的强力支持。如今除了接受三国劝告的所有或部分的要求之外,别无良策了。恰在此时,接到了西公使的来电,谓进一步了解到了俄国的内情(西公使的电报4月28日发自俄国京城,其大要如下:俄、德、法三国同盟在东方的舰队的整体实力想必阁下也很清楚,不顾开启战端的危险而一意拒绝他们的提议,对于国家是否有利,本公使难以做出判断,因为这要根据实际的战况来判定决策的得失,倘若阁下觉得在双方兵力的比较上我方没有获胜的确切把握的话,诚如本公使在此前的电文中禀报的那样,放弃与朝鲜接壤的土地而使目前的困局得以解决,或许是个上策。本公使的意见是,为和平解决眼下的事件,放弃占有辽东半岛的决定,但是作为获得赔款的保证,可暂时占领该半岛;另一方面大幅增加对中国的赔款,使中国长久难以偿清,这或许是上策。不过目前俄国还担心其劝告不为日本所接受,法国也在担心其意图能否得以彻底贯彻,在此情况下,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还应该通过一切外交手段来拒绝它们的提议,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对策。电文在最后还分析了俄法两国的关系,据驻英国的德国大使与加藤公使间的私下谈话,可知法国与俄国已成坚定联盟,不可能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