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京都会议
此时,我断定,如今已经到了实行政府当初决定的时机,即对俄、德、法三国可做完全让步,但对中国则寸步不让。于是在5月4日,在我京都的旅寓,与当时在京都逗留的内阁大臣以及大本营的重臣举行会议(这天的与会者除伊藤总理之外,还有大藏大臣松方、海军大臣西乡、内务大臣野村、海军军令部长桦山),我在会上向各位陈述了如下的意见:如今姑且全盘接受三国劝告的要求,首先在外交上将一个葛藤了断;另一方面,在《马关条约》的批准交换上则毫不让步,不得有任何的拖延,坚决予以实施。出席会议的文武高官都认为作为眼下应对危机的措施,我的意见是有道理的,对此并无异议,但是讨论如此重大的问题,就像此前一样,在大致同意了其基本精神之后,对其所附带的具体的细节,往往也各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会议开了几乎一整天。现在试举一个例子。作为三国干涉的结果,辽东半岛要归还给中国人了,这实在是无奈之举,但是归还一事,是提出要求若干赔款的归还条件呢?还是无条件的作为恩赏归还给他们呢?如果要求若干赔款的话,事先还需向俄国和其他两个国家告知并获得它们的同意,不然的话,日后恐怕还会引起麻烦。考虑到将来的时局变化,这样的意见自然是很有道理的,对此,我发表了这样的意见:有关这一问题,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对俄国使尽了一切办法,进行了反复的磋商和谈判,但是他们坚持初衷,丝毫不接受我们的想法,到了今天,我们在完全接受了他们的劝告的同时,还要提出其他条件,获得他们的私下同意和默许,结果使得他们再次怀疑我们的诚意,这样的做法恐非上策,而且在事先征得他们的私下同意和默许的时候,如果他们依然强硬地坚持辽东半岛的归还不允许有任何的附加条件,按照如今的情形,我们依然无法对此提出抗议,所以我认为,对于三国的回答,就完全止于接纳他们忠告一事,不要谈及是否有归还条件,这样我们日后在外交上还有回旋的余地。伊藤总理一开始就持与我相同的观点,其他的阁僚也就赞同了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