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不同流派中的社会网络
在社会学研究中,社会网络通常指个体间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是一群人之间的独特的联结体系。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理论分为结构观和工具观两种范式。结构观认为社会网络理论应被运用于分析和解释社会结构和人类的社会行为,工具观则将社会网络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和研究范式加以运用。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理论包括弱关系力量论、强关系力量论、结构洞论、社会资源论等理论基础,成为对人类社会关系的规律进行探索的重要理论工具。
在社会语言学领域,网络分析与语言变异研究的结合最为紧密,同时也融入了交际互动语言学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Milroy & Milroy(1985)认为社会网络是人们按自己的意愿组成的社会关系,比如朋友之间有朋友网络,同事之间有同事网络,亲戚之间有家庭网络等。语言在人们建立各种社会网络时必不可少,而不同社会网络对其成员的行为,包括语言的使用起到规范作用。换句话说,一个人要想加入某一社会网络,并在该网络中占有可持续的位置,就要在语言使用上与该网络中的其他成员保持一致。因此语言和社会网络之间具有紧密关系。Milroy & Milroy运用人类学的网络分析方法,探讨“简单”关系、“复杂”关系以及关系的密切程度,并提出社会网络结构中的两个重要指标:密度(density)和复合度(multiplexity)。通过定量研究,社会网络分析不仅可以发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异同,还可以探讨同一社会阶层内部不同共同体之间的异同。语言变异视角下的言语共同体强调共识和一致,因此更关注核心成员的代表性,从而忽视了边缘成员的特征和个体间的差异。相比之下,社会网络研究更强调冲突和差异,认为核心成员与边缘成员拥有的社会网络性质不同,在语言使用上的表现也不同,但二者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社会网络研究范式并不能取代传统的言语共同体研究范式,而是对其进行辅助和补充。
社会网络分析既是一套研究方法,也是一种分析思想。与社会学中的情况类似,社会语言学者发展了两种将社会网络分析应用于语言变异研究的方法(Villena-Ponsoda 2005):一种是将社会网络作为语料数据收集工作的一种工具,没有将其进一步用于语料分析(如Labov 1972;Labov & Harris 1986);另一种既将社会网络作为一种语料收集工具,也将其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如Bortoni-Ricardo 1985;Kerswill & Williams 2000;Milroy 1980,1987)。社会网络的测度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定量或融合性测度(quantitative or integrative measures),另一种是定性或解释性测度(qualitative or interpretive measures)。采用定量测度的研究说明,社会网络的结构决定了说话者的社会融合程度;在解释性测度研究中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们之间的关系类型。本书第四章进一步探讨社会网络与共同体概念在语言研究中的运用,并对社会网络共同体作进一步理论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