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交际民族志概况

2.1 交际民族志概况

交际互动研究是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Hymes开创的交际民族志(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和Gumperz开创的的互动社会语言学是交际互动领域中的经典研究范式,在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方面都为社会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他们构建的理论体系中,言语共同体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且在实证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时期言语共同体概念快速发展,相继涌现出多个新定义、新方法,是研究言语共同体概念的重要阶段。本章首先对交际民族志和互动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主要研究方法和这两种研究范式的言语共同体进行简要回顾,之后讨论在交际互动框架下的言语共同体实证研究。

在《社会语言学的基础:民族志方法》(Foundations in Sociolinguistics: An Ethnographic Approach)一书中,Hymes(2003:vii & viii)提出了三点对社会语言学的基本认识:第一,语言是按照一定的条理和规律组织的,这不仅体现在语法上,也体现在社会交际活动中,而对这种组织形式,语言学家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模式进行充分描述;第二,语言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除了语言学以外,社会学、社会人类学、教育学、民俗学和诗学等学科在语言研究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第三,在研究新的语言组织形式、寻求新的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语言学中一些曾经广为接受的认知变得值得推敲、亟待检验。

Chomsky所提出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s competence)与语言运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的二分法是Hymes批判的对象之一。Chomsky(1965:3)认为语言应该研究理想个体在理想状态下的语言知识,所谓的理想状态应符合以下条件:(1)在完全同质化的语言共同体中;(2)完美掌握语言的个体;(3)个体不受诸如记忆局限和外界干扰等与语法无关的外界情境的影响。在此他区分了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这两个概念。语言能力是一个母语使用者所拥有的关于母语的全部语言知识的系统,而语言运用是语言系统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Chomsky的生成语法研究完全集中在对语言能力的探索上。Hymes认为语言运用不应该在语言学研究中被边缘化,对真实语境中的具体语料的分析至关重要,于是他相应地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和交际表现(communicative performance)的概念。交际能力即个体在特定社会情境中正确使用语言所需的知识,它既包括交流策略(即如何在特定场景下选择合适的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也包括使用和理解特定情境中的语言形式所需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Hymes 1985)。交际能力的概念是近年来社会科学领域最有力的工具之一(Saville-Troike 2008)。在对交际能力分析的过程中,Hymes进行了大量的民族志研究以分析交际形式与功能之间的联系,而在这一系列的研究实践中,他提出了现在被称为交际民族志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