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小结

2.4 小结

交际互动研究是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志研究、会话分析和语篇分析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综合、互相影响的产物。交际互动研究主要采用民族志研究方法,主张研究者深入到田野调查中去,对自然语言现象和社会事实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翔实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分析社会现实是如何制约和影响具体的交际互动过程并在交际互动中得到持续塑造的。言语共同体是交际互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正如Hymes(1974b)所说,言语共同体是一个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它所假定的分析单位不是语言实体而是社会实体,要求研究者从社会群体出发,从而考察这个群体内部所有的语言方式。与Labov不同,在对言语共同体的定义中,Hymes和Gumperz等学者否认了语言一致性对共同体的必要性,强调了交际互动在构建言语共同体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言语共同体成员共享的言语规范是他们在频繁的交际互动中约定俗成的,一旦形成,这种规范就会制约他们的言语行为以及对他人言语行为的解读。不同的言语共同体拥有不同的言语规范,这是交际互动过程中许多误会产生的根源。

交际互动研究的融合在新一代学者的著作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并由此催生出语言意识形态、指向性、层级等新概念,对言语共同体概念的完善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Silverstein进一步完善了指向性和语言意识形态概念,认为语言形式、语用意义和社会意义之间存在指向关系,但在不同的言语共同体中这种关系有不同的表现。语言意识形态理论认为特定的语言使用指向特定的社会意义,在同一言语共同体中,成员对不同语言变体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存在共识。

交际互动研究还与目前的国际研究热点语言全球化研究有紧密关系。一批学者开始将研究重点从受到地域限制的传统言语共同体概念,转为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地域限制的全球化现象,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语言新问题。此外,作为全球化的一个具体体现,互联网环境中的语言使用也是当代学者集中考虑的问题。Blommaert将社会学中的世界体系理论引入交际互动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理论。作为交际互动领域的研究新方向,语言全球化相关研究在语言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因此本书将单列一章,在第六章详细展开讨论。

总之,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交际互动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语言在交际互动中的功能、作用以及交际互动对语言的影响的理解。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社会文化的变迁,这一领域仍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索的地方。经典研究中Gumperz已经提出了声调、韵律和动作等副语言特征在互动中的重要意义,在实证研究中这些副语言特征还应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分析;在前沿研究中,语言全球化仍然是国际学界的热点,在快速的全球移动中人们的语言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如何构建超地域的共同体、全球共同体对他们的身份认同产生怎样的冲击,这些研究新问题都需要持续不断的跟踪、观察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