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全球化理论的发展渊源

1.5.1 全球化理论的发展渊源

全球化理论来源于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以及文化研究等多个学科领域,在语言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探讨,具有明显的跨学科属性。虽然全球化这一术语一般用于描述我们目前所经历的全球范围内人口流动、货物流动、资金流动、技术流动以及信息流动,但是全球化却是早已存在的现象(Blommaert 2010)。从秦汉以来我国通往中亚、欧洲和非洲的丝绸之路,到17 —18世纪的“欧洲—非洲—美洲新大陆”三角交易(the Triangle Trade)[1];从科技进步如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到由于电报和电话的发明而带来的信息快速传播,都是人类历史上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全球化进程。不过,我们目前所经历的全球化在规模、深度、广度和速度上都是史无前例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世界范围内的信息、资金、货物、人口频繁快速流动,使得国家间、地区间的交流交往频繁,相互影响加剧,相互依存程度有很大提高。可以说,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构建起大大小小的共同体,全球化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最为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全球化研究关注的许多对象都是正在发生的事和正在变化中的人,研究对象的不可预测性强,因此对理论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挑战大,研究热度也持续升温。传统全球化研究主要指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研究。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全球化中的语言现象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并成为全球化理论中一个重要部分。全球化理论,尤其是语言全球化理论研究,呈现出一种从结构向解构、从现代向后现代、从同质向多元的研究趋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