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Tannen的纽约犹太人社区研究
美国互动语言学者Tannen(2007)对纽约犹太人社区的研究也是言语共同体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在她收集的众多语料中,最典型的是关于纽约犹太知识分子在感恩节的餐桌对话。1978年的感恩节,Tannen去朋友家吃晚餐并记录了两个半小时的餐桌谈话。参加谈话的是六名年龄在29到35岁之间的中产阶级白人知识分子。晚餐在Steve(音乐家、教师)家里,客人包括他的兄弟Peter(一所大学的管理分析师)和他已结识二十年的好友Tannen。他们都是具有东欧犹太血统的纽约市本地人。他们的对话体现了许多被Tannen称为“高度参与”的会话风格。其他客人包括David(艺术家、手语翻译)和来自南加州的Chad(作家),两人都是天主教徒。Tannen把David和Chad的谈话风格称为“高度体贴”:他们在会话中不强加干涉。第六位客人是Sally(音乐家),英国伦敦人,母亲是美国人,来自纽约州上层家庭,父亲是具有东欧犹太血统的英国人。由于Sally在异国他乡长大,因而会话风格与其他人不同。
在晚餐谈话的过程中,每个参与者的职业生涯都为他们提供了话题。感恩节晚餐中的谈话共包括38个确定的话题。在《说话的声音:会话语篇中的重复、对话和图像》一书中,Tannen对晚餐参与者在会话中使用的参与策略进行了重点考察。虽然并非所有的文字转录都显示出高比例的重复话语,但其中很多片段都包含了不同类型的重复。Tannen详细阐述了这些重复所起到的一系列作用:
1)作为参与式听众(as participatory listenership)
听话人使用相同的话语结构重复他人的话语,尽管并未给对话提供任何新信息,但这种重复却显示了听话人对于话语过程的参与。这种参与在不同情境下伴随着不同的含义,比如对先前说话人话语的评价,显示对先前说话者的熟悉度等。
2)认可听众(ratifying listenership)
说话人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听话人参与会话时插入的话语,一方面是对听者的话语作出评价,另一方面也将对方的话语纳入自己的叙述中。这体现了说话人对听者话语的认可。
3)幽默(humor)
说话人通过重复使用先前句法结构来生成新的句子,构成对话,从而产生幽默的会话效果。比如,在Tannen请求允许录制感恩节晚餐的谈话后,其中一位参与者Peter和她的对话如下(语料中的Deborah即Tannen):
(1)Peter: Just to see if we say anything interesting.
(2)Deborah: No. Just to see how you say nothing interesting.
(3)Peter: Oh. Well I- I hardly ever say nothing interesting.
第(2)和第(3)句话分别是在重复前一话语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话语。在第(2)句中,Tannen将Peter的问句中say anything interesting改为否定的say nothing interesting,接着,Peter又利用双重否定加强了幽默效果。
4)品味(savoring)
幽默不仅可以产生于重复,而且可以在重复中通过品味表现出来。例如,当讨论Deborah和Sally为什么会受到卡通中暴力情节的困扰时,Steve认为那是因为她们“从字面意思理解卡通暴力”。然后,David接着说道:
(1)David: That’s because you have a-/arcane/ view of reality. [laughter]
(2)Deborah: Cause we’re sensitive. [laughing] [laughter]
(3)Sally: Cause we’re ladies. [laughter]
(4)Steve: Ladies ... Ladies. [laughing]
Deborah在重复David建立的话语结构的基础上,使用形容词sensitive自嘲(“因为我们很敏感”)。Sally接着又重复了同样的话语结构,插入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词ladies,因为它与另一个时代的女性有关。ladies这个词通过Sally的英国口音说出来,逗得Steve边笑边重复了两遍。他似乎在重复的过程中品味它,从而也表现出话语的幽默效果。
5)降低会话速度(stalling)
重复带有细微变化的先前话语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听话人重复说话人的问题,通过细微的变化将之转化为第二个问题,并传达给先前的说话人。这种重复允许回应先前问题的听话人在没有给出任何实质性回应的情况下,创造出一个回应的时隙,以降低谈话的速度。
6)扩展(expanding)
会话参与者通过重复问句可以扩展会话。
7)参与(participation)
重复可以创建人际参与,人们通过重复他人的话语参与对话,并进一步建构对话。
8)通过有规律的节奏进行评论(evaluating through patterned rhythm)
重复可以创建有规律的节奏话语,会话参与者在这种节奏中表达他们对某一现象的认可或否定态度。
9)限定对话片段(bounding episodes)
较长会话中的话题常常受到重复的界定,即重复起到一种设定话题的作用。人们以重复开始一个话题,而在结尾,他们也以重复构成尾声。开头和结尾通常是话语中最仪式化的部分,而重复则起到限定话题边界的作用。
除了关注重复,Tannen还考察了图像细节这一参与策略。会话需要具有说服力,也就是说,要使听众以说话者意图的方式来理解会话意义,所以图像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感恩节晚餐对话中,Peter回忆自己和Steve童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居住过的临时小屋时,提到了小屋的具体地址。单从信息的角度考虑,小屋的地址似乎与谈话无关。然而,对于特定地址的叙述却有助于听者参与到说话人的话语中来,以便想象到类似建筑物的图像。此外,这种图像细节的描述也给人一种真实、生动的感觉。
在Tannen对纽约犹太人社区的诸多研究案例中,虽然Tannen对于日常会话中的参与策略的考察并非全面详尽,但她向读者有力地展现出参与策略在会话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些策略无论是对日常会话,还是对共同体的构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