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交际民族志的研究方法
交际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深受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并且重视田野调查。在进入研究田野之前,研究者需要对田野的文化习俗等各方面进行了解,并对研究课题进行理论上的准备。前期准备过程既可以借助书面资料,也可以通过向当地居民询问,或者亲自进入田野进行试点考察。开始田野调查后,研究者通过参与性观察,需要注意反复出现的活动类型,这些活动最有可能为研究问题提供素材。研究问题既可以在进入田野之前确定,并根据研究问题选择最合适的田野,也可以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田野的生活习俗、交际习惯等再确定、修改和细化。在调研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交流事件,对其进行录音,对录音的场景、参与者等要素进行速记,并记录田野日志。研究者可以对参与者进行询问,核实自己的理解方式,而后结合速记资料和田野日志对录音材料进行民族志分析并撰写民族志报告。
在交际民族志研究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第一,民族志研究注重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并设计一套收集语料的标准和对语料进行分类、标注和保存的方法。交际民族志继承并发展了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论。第二,在田野的选择方面,交际民族志并不一定局限于陌生田野,研究者熟悉的地区同样可以成为良好的田野调研目标。但是,对熟悉的田野进行调研往往意味着研究者已经内化的、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的存在,所以对研究者的“客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交际民族志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田野,通过参与性观察,对田野形成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以此作为分析最有力的根据。在进入田野前和深入调研中,研究者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对不符合预期的行为、模式、思考等予以承认和尊重。第四,在分析过程中,也不可完全依赖自己的推断,而应该了解当地人对资料的看法,并将其作为分析的重要参考。最后,在分析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着重研究言语行为的功能和意义,并且注重分析的整体性。既要将言语事件放在即时语境中,也要将其放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多层次的分析。不同层次上的分析也并非孤立,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因素,这种关联性正是交际民族志的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