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 言语共同体与社会网络共同体
变异视角下的言语共同体和社会网络共同体联系最为紧密。变异言语共同体研究通常以年龄、性别、阶层、民族等社会属性为变项划分共同体。然而言语共同体往往非常复杂,常见的社会变项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分析言语共同体边界、成员身份以及主体能动性等共同体核心问题。而社会网络研究从个体出发,分析个人与他人建立的所有社会关系,因而可以更加全面地考虑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叠加影响。此外,社会网络研究以小群体内部的语言使用和社会关系为基础,关注微观、个体的社会意义,从而很好地弥补语言变异视角下言语共同体研究的不足。
从研究方法上看,变异言语共同体和社会网络研究都以量化分析为重要研究工具。变异研究认为量化分析能从总体上把握共同体的音系结构,从而研究语言变项与社会变项的相关性。一般而言,社会变项是自变量,语言变项是他变量。在对变项进行分类以后,研究者关注变项出现的环境以及平均值,并且对语言变项在不同言语环境下的显著性进行分析。不过由于变异社会语言学通常从社会变项出发,分析语言变项与社会变项之间的相关性;而在某些情况下,语言特征也成为社会变项的一部分,最后得出语言使用与社会因素相关的结论,因此有时会出现循环论证现象(如Trudgill 1974)。
社会网络研究的量化分析侧重于将社会结构看作是一张由多个点(社会行动者)和各点之间的连线(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组成的人际关系网,并将一个人的社会网络按照关系亲疏分为不同层区。这样以网络为模型的量化方法可以避免变异研究中的循环论证现象。此外,社会网络的定量(融合性)测度采用密度、复合度和聚合圈三个指标,来衡量社会网络成员之间关联的紧密程度、任意两个行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数量以及社会网络对其成员产生的凝聚力。根据这些指标,研究人员将社会网络分成紧密型网络和松散型网络。社会网络的实证研究显示,松散型网络通常是高流动人群和城市中产阶层;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社会网络对他们的语言使用进行规范,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而他们的语言使用多变,并呈现扩散形态。同样,当人们处于社会网络的边缘时,语言规范对他们的约束作用比较弱,因此他们更容易接触到其他语言变体。这样的语言接触有利于变体之间的融合,继而形成新的语言变异现象。可以说,社会网络研究以更加细腻的量化方法,揭示了处于不同社会网络以及在同一社会网络共同体中处于不同位置的人们对语言接触、语言变异和语言创新的贡献,弥补了传统的变异研究对研究对象过于简单化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