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Milroy & Milroy的贝尔法斯特研究

4.3.1 Milroy & Milroy的贝尔法斯特研究

本书第三章从语言变异研究角度对Milroy & Milroy贝尔法斯特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本章着重从社会网络研究角度对该研究进行详细讨论。1975年10月至1977年7月,Milroy & Milroy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研究首次系统地将社会网络分析应用到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开创了语言变异的社会网络研究模式,是社会网络在语言变异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用。

Milroy(1980)的著作《语言与社会网络》描述她运用民族志研究方法深入到贝尔法斯特三个工人阶层地区,调查个人融入社区的程度与其说话方式之间的关系。Milroy以“社会网络”为分析单位,研究贝尔法斯特三个不同的工人阶级共同体的语言使用。贝尔法斯特被Lagan河(River Lagan)分为东西两部分。Milroy选择的三个工人社区分别是位于贝尔法斯特东部的Ballymacarrett和位于贝尔法斯特西部的Hammer、Clonard(以下简称B区、H区和C区)。B区和H区是新教区,C区是天主教区。这三个地区都位于该市的内城,社会状况基本相似,贫困、疾病、青少年犯罪比比皆是。其主要居民都是工人,收入低微,失业率高。同其他西方城市一样,贝尔法斯许多中产阶级和高技术工人家庭逐渐搬到市郊,仅留下弱势的非技术工人,集中在日益衰落的内城区。

由于地段、宗教、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这三个地区都属于具有较高密度和较高复合度的社会网络,但它们之间仍存在一些重要差别。B区由于邻近造船业发达的区域,男人可以在当地的造船厂工作,日常也更倾向于在当地活动,因此他们之间的社会网络在密度和复合度上都比其他地区要高;妇女则大部分在B区以外工作,彼此之间交往较少,因而她们之间的社会网络结构不像男人的那般紧密。H区由于受到大规模的城市重建项目的影响,大部分人口分散到了市郊的住宅区或邻近市中心的公寓。尽管当地人仍习惯在原来的住宅区活动,人口的分散还是使当地社会网络变得日渐松散了。与B区和H区不同,C区的社会网络松散,主要是因为居民(尤其是男性)在当地的就业机会非常有限。C区的八名男性受访者中只有两人就业。但是,该地区的女性受访者则全部实现就业。18岁至25岁的年轻女性形成了一个聚合圈,她们紧密的社会网络结构与B区女性松散的社会网络结构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见,经济条件和居住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网络的结构和强度。

该研究收集四组数据,分别是18 —25岁和40 —55岁的男性和女性,每个地区各年龄段的男女人数均衡,受访者共46人。在数据搜集上,Milroy选择以“朋友的朋友”这一身份进入以上三个地区。这一身份便于她长期观察并记录大量受访者的自然话语,有效规避了“观察者悖论”效应。该研究用网络强度测度(Network Strength Scale)来测量社会网络的密度和复合度,从而反映个人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确定网络强度测度的五个条件(Milroy & Milroy 1992)包括:(1)是否属于区域性高密度聚合圈;(2)是否有多位亲属居住在同一地区;(3)是否与两个以上的邻居在同一单位工作;(4)是否与两个以上同样性别的邻居在同一单位工作;(5)是否属于同事间组成的以娱乐为目的的社会团体,该项以条件(3)、(4)为前提。第一个条件测量的是社会网络的密度,其余四个条件测量的是其复合度。Milroy使用了一个六级量表,在0 —5之间为每个条件赋值,每符合一项被调查者就得一分。

主要音位变项包括(a)、(ai)、(i)、(th)、(ˆ1)、(ˆ2)、(ε1)和(ε2)。这些音位变项可以反映出贝尔法斯特口音的显著特征,与英国的标准英语口音区别较大。该研究计算出每个音位变项的标志值(index score),即每名受访者对音位变项的使用情况,然后按照地区、性别和年龄三个社会变项对46名被调查者分组加以比较,最后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检验统计数字。研究发现八个音位变项中的五个变项显示出其标志值和社会网络强度显著相关。但是,若按地区分析,只有B区的音位变项标志值和网络强度具有相关性。同时,B区的男性和女性在土语的使用上差别显著,男性使用土语的频率更高。H区和C区两性间差别较小,但有一个例外,即C区的青年女性似乎更喜欢使用当地土语变体。

根据对三个地区社会状况的介绍,该研究提出B区男性高密度、高复合度的社会网络对他们的社会行为起着约束作用,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网络规范,包括语言使用规范。而B区的女性由于大多在外地工作,彼此之间交往较少,因此她们的社会网络结构比较松散,对语言也缺乏相应的规范。H区和C区的男女差别不显著是因为这两个地区的社会网络不像B区的那样紧密,所以网络成员在行为上没有受到共同的约束,也没有形成一定的社会网络规范,因此在语言使用上各有不同。C区的青年女性由于业余交往密切,形成了类似于B区男性的聚合圈,因此她们的话语比当地男性更接近土语。

总体来看,Milroy的贝尔法斯特研究显示出说话人社会网络的强度越高,其语言就越接近土语。这一研究将社会网络的语言变异研究与民族志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使调查者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到研究地区,并用更具体、更细致的社会网络作为分析单位以代替以阶级、阶层等抽象概念笼统划分的社会群体,从而揭示小规模的共同体内拥有不同社会关系的人们的语言特征。该研究较好地克服了Labov的语言变异范式中研究方法的不足之处,更具有普遍性与适用性。